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港府應果斷發債救市民
2020-11-02 03:17    香港商报
 

 港府延至11月才發表施政報告,由於當前全球陷入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危機。為幫助港人渡過難關,希望大家多向港府提意見。本欄建議,港府果斷地增加發債規模,趁市場資金充裕,籌集多些資金應付難關。本周如無意外,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會順利連任,意味美國將繼續加強打壓內地的措施。若然如此,香港勢必受波及,大家要做好準備。

 增發債規模至1000億元

 當前市場資金氾濫,投資無門。必勝建議港府發債規模增至1000億元,把籌集回來的資金,一半撥作消費券派給全港市民,其餘撥作其他救經濟利民項目支出。港府是全球相對財力雄厚的政府,信貸評級高,若港府增加發債規模,很快就可以被市場吸納。此舉絕對有利推動香港債券市場發展,皆因本港債市一直以來由機構投資者主導,散戶投資者參與不多,且二手交投也不算活躍。

 根據金管局數據,截至2019年底,港府未償還債券,共有13批,總值只有913億元。今年初,財政預算案公布,計劃iBond連同銀色債券總發行額亦不多於130億元。再增加1000億元港府債券規模,料有助搞活債券二手市場。其實,發債用應叫什麼名堂?叫iBond好,叫HELP-BOND也好,無關要緊,最重要的是把發債籌集回來的資金,用來救助市民,就是德政。

 發抗疫債紓緩經濟壓力

 必勝在本欄多次建議港府發行抗疫債券,可有不同年期,如200億元一年期、200億元兩年期、200億元5年期、200億元10年期及200億元20年期債券等。筆者估計,港府要向市場支付的利息,只有約2至3厘。以港府的財力,要分期償還這些資金可謂毫無壓力。至於籌集回來千億元,可即時用來紓緩當前香港沉重的經濟壓力。

 早前必勝亦讀到《明報》名家陸振球的專欄,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他提到,疫情之下香港政府要不斷救巿,應趁早和趁低息發債可預留資金應變。他認為就算政府發行高於巿場息口,3厘或以上債息,也可還富於香港巿民;此舉可藉此擴大債巿規模之餘,在一定程度上,更可紓緩港人侷買磚頭(買樓)的另類剛性需求,從而產生平遏樓價的作用。

 發消費券振興零售

 由此可見,港府增加發債規模好處多多。如果發債籌集回來的500億元,派給每名香港市民,平均每名香港人共可分到超過6000元。事實上,許多香港人因為憂慮經濟前景,收到政府的1萬元後,都寧願用來做儲備,也不敢消費;建議港府再派錢給市民,直接改發消費券,迫使多些市民用消費卷購物消費,振興零售市道。希望在即將到來聖誕新年,鬱鬱寡歡的香港市民可重現歡顏。 (作者 必勝  逢周一刊出)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刁瑾玲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