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疫情尋找突破口 香港宜轉型高端航運中心
2020-11-04 03:50    香港商报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下,全球貿易旅遊往來大癱瘓,本港海陸空交通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當中海運受疫情打擊相對較小。綜合市場聲音,香港有條件轉型做高端航運中心,充當內地和國際橋樑,香港應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做更細緻的分工,一起為內地經濟雙循環作更大貢獻。香港商報記者 呂希蘊

 香港為國際航運中心,與倫敦、紐約、鹿特丹及新加坡齊名,2019年香港集裝箱輸送量位列世界前八,船舶註冊總噸位列全球第四位。由於海運以貨運為主,在疫情期間受打擊相對較輕,本港今年第二季海運貨物總輸送量按年跌幅為7.2%。

 國際航運公會中國辦事處首席代表、英國希德律師行法務總監劉洋指出,目前香港整體海運貨物總輸送量下跌趨勢仍持續,但對於香港以及新加坡這類以中轉為主要目的港口來說,目前的跌幅屬正常範圍,且從今年6月以來,本港航運輸送量的跌幅已逐步收窄,並有回升趨勢,故毋須過於悲觀。

 劉洋提及新冠疫情全球爆發期間,由於各國採取封港措施,大量海員無法換班,最嚴重時有近40萬海員滯留海上。今年5月至6月期間,香港首先允許大部分船舶來港換班,受到國際航運業肯定。目前內地和香港之間人員往來須面臨強制檢疫,但疫情下,兩地之間的貨運航運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國際航運中心再升級

 從事國際海事相關法務工作的劉洋認為,當下香港應該「擺正自身定位」,尤其要扮演好內地和國際社會的橋樑,以航運為切口,積極投入同內地以及國際的共同發展中。中國作為世界船舶大國、航運大國,香港背靠祖國,具備條件從「貨運服務型」轉型發展為「高端服務型」的國際航運中心。

 2016年起特區政府便提出要在港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形成以航運為中心,兼顧航運金融、海事保險、海事法律等內容的高端海運服務中心,2018年的特首《施政報告》又針對航運界海事保險提出了規劃,劉洋認為,當下本港航運界若能從這些方面手,將會是很好的突破點。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自由黨議員易志明認為,發展國際高端航運服務過程中,香港要避免和深圳、廣州、上海等其他航運中心內部競爭,要形成分工,做到互補共進。他很期待在落實這些措施後,有助於吸引更多的國際船東公司選擇香港,拉動香港本地就業率,促進航運業及整體經濟復蘇的同時,幫助香港更好地融入大灣區及國家發展。

 「相比廣州、深圳、上海等內地的航運中心城市,香港一直以來就存在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此外,香港航運設備技術也同內地存在一定差距。」劉洋認為,香港應正視自身問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例如地理位置、制度優勢以及海事服務等方面,同內地航運中心城市做好優勢互補。

 倡設港口航運管理局

 香港航運服務集聚,尤以船舶營運和管理、代理、經紀及租賃、融資、海事保險以及海事法律與仲裁較有優勢。據悉,目前香港已推出兩項優惠,一是船舶租賃法案稅務的優惠,另一項是有關航運保險的稅務優惠。

 劉洋舉例指出,香港在船舶註冊具備極大優勢,內地許多船舶公司都樂意選擇香港作為註冊地,不論是構造新造船,還是買賣二手船,這一切流程都能順利在港完成。如果香港可以將航運金融、海事保險等形成全套發展,便可進一步提升吸引力。

 易志明建議,香港應該圍繞航運方面推出完整的服務和相關稅務優惠。他指出,香港的傳統競爭對手新加坡,最新提出了為所有靠港的郵輪和渡船提供50%港口費用優惠,為保持香港的優勢及對外的吸引力,他建議香港亦能參考新加坡的情況,推出此類優惠,進一步吸引船舶管理公司和商品貿易商。

 其次,易志明希望香港航運業能成立具有法定權利的港口航運管理局,從而未來可提供更加規範的諮詢、為本港航運業做好系統而長遠的發展規劃。劉洋則總結道:「航運業是最需要捍衛國際化的行業之一,香港靠航運發家,作為國際航運中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定位。」(系列之三)

大灣區航空謀逆市擴充 旅遊巴業冀盡快通關

 新冠肺炎疫情累全球航空業陷入冰河時期,據旅遊數據公司Cirium統計,今年已有43間商業航空公司倒閉。以香港為基地的國泰航空(293)正面對生死難關。國泰航空自今年2月以來,每月虧損現金25億至30億元,由於虧損嚴重,10月21日國泰終於公布企業重組計劃,全球裁減8500個職位,香港地區裁員高達5300人,相當於削減約四分之一的人手。國泰同時壯士斷臂,結束子公司國泰港龍航空所有業務。

 港府救國泰保國際航空樞紐

 今年6月國泰為救亡已供股集資,當時香港政府更入股國泰,注資共計273億港元,希望助其渡過難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羅祥國博士指出,當前航空業困局史無前例,無法「開源」只好「節流」,特區政府此次充分發揮了維持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責任。在港府注資後,若未來國泰業務逐漸改善,虧蝕可逐漸下降。他樂觀估計若明年可進行大規模的疫苗接種,航空業整體情況可逐步好轉。

 不過,正榮金融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經濟出現結構性轉變,以往商務出差很普及,但經歷今次全球疫情大流行之後,企業界都習慣了網上視像開會,航空公司日後是否還有那麼多商務乘客需求?為了防疫,可能飛機上以往的三座位只能坐一個乘客,令每班機乘客量減少,加上疫情未知何時結束,就算結束也不知何時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故郭家耀預期,今次國泰進行重組只能略為止血,短期利好作用亦好有限,最關鍵因素,始終要看疫情發展。

 所謂「一雞死一雞鳴」,疫情下國泰航空面對空前危機,但依然有企業敢於進軍航空業,富商黃楚標籌備成立的大灣區航空公司,便正積極尋找發展機遇。

 據悉,港龍原有的航權將交還政府,政府將按既定機制分配給新的航空公司,而大灣區航空已於7月遞交了航空運營許可證(AOC)的申請。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指出,航空運營許可證一般需時至少1年才會獲批,認為當下是大灣區航空招聘人手的最好時機,不但可以先以較低薪金吸納人才,亦可先進行培訓工作。另一方面,全球航空公司都在削減機隊規模,飛機製造商波音及空中巴士都缺乏訂單,當前購買或租賃飛機價錢比以往便宜許多。

 冀接手部分港龍航線

 不過,黃楚標強調大灣區航空只是一家具有雛形的公司,規模細小,他表示,將會極力向政府爭取營運港龍原有部分航線,但料國泰仍可取得其餘大部分內地航權。目前只能按「航空營運人許可證」的申請進度聘請人手,由於尚未進入營運階段,盼當局加快審批,以便盡快聘請所需人手。大灣區航空未來重點發展東南亞及內地航線,預計最快可於明年暑假首航。

 旅遊巴業冀盡快通關

 疫情發展至今,香港打工仔依然要上班,學生仍然要上學,本港內部陸上公共交通如港鐵(066)及巴士公司所受影響相對有限,不過,礙於本港來往內地及澳門均須進行強制檢疫,內地旅客來港大減,旅遊巴士業生意就慘不忍睹。

 10月26日至少50輛旅遊巴士在灣仔一帶慢駛「遊行」,多個旅遊業界代表求助,訴說業界生意停頓近11個月,不少旅行社面臨結業或大幅度裁員,即使政府推動本地遊,對旅業僅屬杯水車薪。例如穿梭港珠澳大橋主要交通工具的金巴,目前每日平均只有三百名乘客,同疫症發生前平均每天三萬多人客量相比,大跌九成九。業界人士坦言,許多企業難支撐多久!

 自由黨議員易志明表示,目前因疫情因素,兩地又尚未恢復通關,即使通關後,內地訪客是否願意來到香港,訪客數量是否能恢復到從前,仍是未知數。如果整體疫情和經濟未有轉好,預計11月在第二輪保就業計劃結束之後,會出現一批數量較大的裁員。

 金巴生意跌九成九

 事實上,從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方面,業內代表一致呼籲,希望政府推動全民強制檢測,盡快推出健康碼,恢復和內地之間的互聯互通。易志明更期望國家或可考慮開放內地更多地區的居民赴港個人遊政策,推動更多內地遊客來港。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刁瑾玲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