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著名書法家、畫家、篆刻家屈文灝 以藝術將斜槓化作太極
2020-11-07 03:47    香港商报
 

 香港傳統藝術界儘管傳承深厚且精英雲集,可惜在重商輕藝社會下,始終未獲充分支持和重視,以至許多年青藝術家都得身兼數職以維持藝術創作,更遑論有充分機會去展出作品了。

 幸運地,社會上亦總不乏有心人,正如既是金融業實幹派,也是本地中國傳統藝術圈活躍分子的屈文灝,便以其過人的創造力、執行力和親和力,近年來組織了眾多推廣藝術的活動,將消極湊合的「斜槓」以藝術化為圓融萬物的「太極」,這位浸潤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商界精英認為:「藝術的教化足以消弭社會上的戾氣和衝突,藝術的美善足以開啟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心智與情懷,藝術的欣賞、學習及創作,不只是『斜槓』彼我分明的跨界發展,而更加是有如『太極』般陰陽相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圓融契合、恒動不息,且充滿生機的一個良性循環,相信這亦正是『藝道之行』所謂的『道』了。」

  穿梭商藝 心繫社會

 作為恆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及善銀製品廠有限公司董事,屈文灝既從商又樂藝,是集書法家、畫家、篆刻家一身的當代藝術家,除現為拾椽齋三師堂齋主外,同時擔任香港女童軍油尖旺分會名譽會長、深水埗文藝協會副主席、油尖區文化藝術協會委員、香港中國美術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公開大學梁國華書畫證書課程同學會會長、香港清華書畫學會會員、香港蘭亭學會會員、香港刻字藝術學會會員等公職。屈文灝的藝術之路也尤其精彩,「我自幼對中國傳統藝術便非常嚮往,因此才不斷學習和研究,不只是書法、繪畫和篆刻,對於裱畫以至幾近失傳的唐泥印刷,甚至大家鮮有聽聞的建築裝飾藝術水磨石雕刻,都有涉獵和研究。現在就特別希望將自己所學和更多人分享,這幾年便開始積極投入推廣藝術,譬如這次《藝道之行-澄懷味象》書畫展,就是我和其他三位年青藝術家的聯展,也藉此嘗試利用更當代的形象設計方式和宣傳手法,去表達中國傳統藝術作品。我們希望這種將經典與現代結合的藝術方式呈現,能夠形成一套可行的藝術推廣形式,以便日後能與更多年輕人,尤其是中學生分享藝術的美善。」他笑意盈盈地說。

 順應時代 貼近生活

 屈文灝相信藝術的社會價值在於培養新一代的審美修養,形成他們對美善的追求,亦足以提升年青一代的人格發展,助長他們學問道德的增進,他指出:「我相信,一個人要是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對美和善都有所追求時,其為人自必更加溫柔敦厚,更加心智成熟。正如昔日香港社會生活因方方面面都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所以都比較和諧融洽,近年來急劇的現代化商業化國際化的發展,卻反而衍生出更多矛盾和衝突。我想這其實與市民大眾的文化藝術修養,也是息息相關的。所以藝術或審美教育對年青一代便尤其重要。正如今次藝術主題「澄懷味象」就表明藝術家必須好好地洗滌自己心靈,方能真切地體會到事象的本質,繪畫出事物的神髓及意境、真締和靈魂。」

 一直以來,許多人都認為香港是文化沙漠,本地中國傳統藝術界也很老套和沉悶,只適合讓退休人士去打發時間,可是屈文灝的想法卻與此截然不同,他自言有幸追隨多位名師學習,不但獲老師們傳授藝術技藝,也像明鏡般教曉他許多做人處事之道理。屈文灝說:「我認為修習中國傳統藝術足以是一種人生修養,是對完整人格的塑造;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生學習是需要長期努力的,學習鑽研中國傳統藝術,收穫的不僅是技藝,還有情懷和道德修養;像你去練書法, 書寫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字、每一個詞語和章句,都可以品味中國深厚的文化內涵。細味之下,便足以領會到宇宙人生的意義,又譬如當我寫到『學愧囊螢』這四字時,便很具像地聯想到自己所學是如此微不足道,原以為自己是大光燈,其實連囊中微細的一隻螢火蟲也比不上。然後才懂得謙恭自持。」

 推廣藝術 創造價值

 正因為自己獲益匪淺,所以當有時間有能力之際,屈文灝尤其樂於與眾共享。他感嘆說:「我有點奇怪的是香港商界對古典音樂和體育運動的支持贊助向來比較熱衷,反觀中國傳統藝術便相對門庭冷落,許多藝術家都不能全職創作,而必須兼事各種副業,才能維持生活。所以假如商界也能於此投入更多資源,則定必能大大提升社會藝術風氣,造福廣大人群。說實的,藝術創作也好,藝術推廣也好,若論經濟價值,對我本人而言可說是零,往往還得貼錢出來。作為一個商人或投資者,這些玩意就是零價值。但作為一個香港人,這個藝術職志對香港社會卻可以大有裨益,存在着極大的社會價值。」事實上,近年來我們亦已經目睹許多成功的品牌在以一個結構性方式,去運用藝術來開發產品和服務,而其成功的關鍵亦在於其不是以藝術作幌子,而真正把藝術融合到經營理念、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巿場推廣的整條價值鏈上,其投資或贊助藝術的做法和方式非常多元,最終也能夠收穫可觀回報。屈文灝笑說:「像我今天穿上的這件牛仔褸,上面的圖案便正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經典作品《神奈川沖浪裏》的藝術元素,其能夠將經典藝術與摩登時裝結合,不也體現了傳統藝術的巿場價值嗎?其實真正的藝術都源自人們的生活,所以它們亦必能往人們生活上發展,只在乎大家是否樂意去接近它,欣賞它,學習它和分享它吧。當然以本人的言輕力薄,也不可誇言推動社會藝術風氣,只希望能成為一點星火,吸引更多社會賢達投入到此浩蕩潮流,為香港年青藝術家提供助力和支持。」

 知行合一 浩蕩潮流

 古人說「知行合一」,這個道理放諸今日仍然見效,畢竟,「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這在藝術贊助上如是,於藝術創作上更該如此。既為商人復為藝術家的屈文灝便正是少數能夠說到做到的人,屈文灝表示:「國父孫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為『知難行易』,一般人都以為知道比做到容易,說話較做事輕鬆,其實當你真真正正掌握了事物的規律和本質時,則無論藝術創作或做人行事,都會更加順利和通達。商界企業若是高瞻遠矚的話,自會明白贊助文化藝術,縱使難有即時回報,但長遠而言卻能很好地提升企業形象,爭取更多的社會信任和支持。這種投資跟金融市場的投資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事實上,近年來我們亦已經目睹許多成功的品牌在以一個結構性方式,去運用藝術來開發產品和服務,而其成功的關鍵亦在於其不是以藝術作幌子,而真正把藝術融合到經營理念、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巿場推廣的整條價值鏈上,其投資或贊助藝術的做法和方式非常多元,最終也能夠收穫可觀回報。屈文灝笑說:「像我今天穿上的這件牛仔褸,上面的圖案便正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經典作品《神奈川沖浪裏》的藝術元素,其能夠將經典藝術與摩登時裝結合,不也體現了傳統藝術的巿場價值嗎?其實真正的藝術都源自人們的生活,所以它們亦必能往人們生活上發展,只在乎大家是否樂意去接近它,欣賞它,學習它和分享它吧。當然以本人的言輕力薄,也不可誇言推動社會藝術風氣,只希望能成為一點星火,吸引更多社會賢達投入到此浩蕩潮流,為香港年青藝術家提供助力和支持。」 (撰文:趙柏偉 攝影:楊光@kyeung.com)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刁瑾玲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