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學研集】美元地位動搖 港應早做準備
2020-11-13 03:28    香港商报
 



學研社成員 吳桐山

隨着內地疫情受控,經濟恢復正常,相反美國疫情越演越烈,美元近月明顯走弱,美匯指數由超過100的高位下跌到92左右。而且市場普遍預期拜登上台後,可能進一步增發貨幣導致美元走弱,預料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將以驚人的速度繼續膨脹。截至8月底,美國的12個月滾動預算赤字已接近3萬億美元。若美國國會通過新一輪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再加上稅收減少等的影響,美國政府的赤字將迫近美國GDP的20%。

過往中國一直是美國國債的最大買家,但筆者留意到,中國近期在持續減持美國國債。據美國財政部數據,中國在8月持有的美國國債金額已降至1.068萬億美元,為3年半低位。內地《環球時報》更援引分析師預測,指中國可能將其持有的美國國債減持20%至8000億美元。與此同時,今年4至7月期間,中國購買的超過1年的中長期日本國債的淨買入量增加兩倍以上,達到約1.4萬億日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日本國債第二大買主。

必須看到,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會隨中美兩國國力的變化急速改變。很多人覺得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的主流貨幣和儲備貨幣,其地位牢不可破,這種想法是以不變的思維來看到變動不居的世界。今次新冠疫情發展足以反映美國的制度存在明顯瑕疵,再加上特朗普任內不斷造成國內撕裂,為美國的管治埋下了極大的隱憂。可以預見,即使拜登上台,受到傷害的美國都不能短時間內痊癒。

美元霸權地位非牢不可破

相反中國內地在新冠疫後復蘇強勁,持續獲得國際資金青睞。據外媒報道,外國資金投資中國國債的佔比,從2018年起就開始急速增長,到今年7月已經超過4.3萬億元人民幣。單單在今年3至7月就增長了超過2萬億元,暴增超過九成,平均一個月買入5100億元人民幣。隨中美國力此消彼長,美元的地位真的牢不可破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大家不能忽視的還有兩點,一是技術進步的因素,大家覺得美元地位穩固,無非是國際支付對SWIFT系統的依賴以及國際貿易的慣性。但「慣性」是在無視技術進步的情況下才是牢不可破的,一旦有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出現,所謂「慣性」往往很快就土崩瓦解。10多年前電子商務剛剛興起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消費者的消費慣性需要長時間才會改變,但現實所見,隨網購技術的進步,加上一些疫情衝擊,這種變化會比所有人想像的來得更快。

二是美元的壟斷地位實際上與美國的綜合國力並不匹配。現時美元儲備仍然佔全球外匯儲備超過六成,但實際上美國GDP只是佔全球24%,貿易進出口總額只是佔全球一成多一點(根據世貿組織報告)。美元的一家獨大地位,很大程度是美國除卻美軍以外的第二種霸權,是以長期的霸凌甚至侵略手段來確保的。

隨美國的國力在全球範圍內相對消減,美元的霸權地位遲早會被動搖,而這種動搖恐怕不會是慢慢的改變,而是一種牆倒眾人推的快速崩潰。

香港一直實行聯繫匯率制度,將港元與美元掛,在美元霸權穩固的時代是合理的。但時至今日,香港不得不為這種制度的改變做好預案。畢竟與一種長遠貶值的貨幣掛,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不利的。難道我們還要一直與一艘沉船綑綁,到牆倒之日才考慮逃生?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岳昕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