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冬季進補 避寒忌燥
2020-11-15 04:17    香港商报
 



撰文、攝影(部分圖片):Karena

立冬已過,冬季是養藏的季節,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不少人在入冬後都會吃藥膳進補,溫養五臟六腑,冬天進補有什麼法則?記者訪問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講解冬季飲食注意事項,並推介三款冬季食療,以及介紹泡足養生方法。

冬季天氣寒冷,中醫指出「寒盛則陽傷」,寒屬於陰邪,會傷害身體的陽氣,寒氣也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人的抵抗力變差,容易出現感冒、鼻子過敏、關節痛加劇等病症,因此要注意保暖。冬季養生在飲食上有什麼法則?許懿清醫師表示:「人體的陽氣要隨?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和『無擾乎陽』以及『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法則。」冬天進補的重點,在於「平衡」兩個字,也就是把體質調整到一個平衡的狀態。身體虛寒,就要多吃溫熱的食物,體質燥熱,就要多吃寒涼的食物。

多吃溫性食材

《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冬季應少吃生冷食物,許醫師建議日常可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營養不均衡。入冬後可較其他三季多吃溫性的食材,如牛羊肉、烏雞、杞子、黨參、人參、紅棗、韭菜等,對偏於陽虛或寒盛之體,尤其是平常手腳發涼、怕冷的人可多吃。養陰及滋陰的食材如海參、鮑魚、熟地黃、石斛、玉竹等在冬季也可多吃。因減肥而平日不吃碳水化合物的人士,在天氣特別寒冷時,也要吃些米飯或粉麵禦寒。許醫師提醒市民不要過度進食溫、燥、熱的食材,因為香港冬天凍極有限,應視乎個人的起居作息、壓力、體質等因素決定,而且應在健康的狀態進補,在生病、便秘、作息不正常、生活壓力大、煙酒過多時都不宜進補。

多吃黑色食物

中醫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之說法,指冬季養生應先補腎,精氣充盈後,來年身體才會健康。許醫師表示:「冬天萬物均順應『閉藏』的規律,與五行學說中腎主封藏的功能一樣,因此冬季是養腎、補腎的好時機。五行中亦提到黑色入腎,因此黑色食物較益腎,如黑芝麻、黑豆、黑棗、黑糯米、海參等皆可多吃。其中黑豆能補腎強身、活血利水、消脹,適合腎虛者食用,可做成黑豆漿,或與等量薏仁炒後磨碎,調成糊狀食用。黑芝麻滋補肝腎,生津潤腸,可治療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鬚髮早白、四肢乏力等,把黑芝麻磨碎後和麥片、核桃等同沖水來吃,也可以和穀類如黑糯米一起煮粥吃。」在冬天多吃黑色食物進補,滋補元氣,使腎精得以充盈,強身防病。

泡足養生保暖

很多人喜歡在天氣寒冷時泡足,睡覺時會感覺較暖和。泡足的最佳時機是睡前半小時,有利於安神助眠,許醫師表示:「人入睡時肝臟會排毒、解毒,而在晚上9到11點,人體腎經氣血較衰弱,在此時泡腳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有益腎氣。泡足時間建議不超過20分鐘,水溫以約42度為宜,身體處於發熱而無流汗的狀態。水位至腳踝上約3吋處為宜,若希望促進小腿的血液循環,避免靜脈曲張,則可以增加水量到小腿肚。泡足時間太長會使心跳加快,心臟負擔過重,可能會造成眩暈。泡足時可刺激足部的穴位,用手按摩涌泉穴、太沖穴,還有助於降低血壓。」泡足時可用較深、底部較寬的木質桶或搪瓷盆,許醫師建議可在水中添加中藥材,如艾葉、生薑、花椒、當歸,有驅濕去寒、行氣活血的功效。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岳昕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