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商報時評】抗疫須更嚴 全力促清零
2020-11-16 01:43    香港商报
 

  本港疫情又見嚴峻之勢,近日不明源頭及本地感染個案不斷,甚至時有增加,專家擔心是爆發第四波疫情的先兆。港府再度宣布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增加餐廳和酒吧的營業限制,特定人士須強制檢測新冠病毒等,以加強防疫。惟香港經受疫情長時間的考驗,雖取得一定成效,卻始終擺脫不了「一爆就收,一緩就放,一放又爆」的循環,市民一直無法走出疫情困境,社會經濟活動難以復常,因此有必要對抗疫工作進行檢視和改善。過去的抗疫經驗表明,政府須下定決心,果斷推行更嚴厲的控疫措施,外防輸入,內部全力實現清零目標,才能讓香港脫離疫情苦海。

 香港昨新增14宗確診病例,包括9宗輸入型病例及1宗源頭未明的本地個案。食衛局局長陳肇始警告,近日本地感染個案有上升趨勢,市民因抗疫疲勞、社交頻繁及延誤檢測等原因,出現小型爆發群組;本地個案亦有反彈象,有機會導致第四波疫情出現,加上冬季流感季節,本地疫情或會較第三波更嚴峻,必須做好內防擴散的工作。港府多管齊下,控疫更嚴,防止第四波疫情爆發是當務之急,而疫情再現反覆,凸顯實施強制檢測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港府刊憲訂立規例生效,規定某些人士要強制接受檢測,包括於有疫情爆發的指明處所生活或工作的人士、某特定職業的人士等,以幫助快速找出隱形染疫者,切斷社區傳播鏈,是防疫的正確方向。市民擔心受到感染,檢測的意識不斷提高,主動配合抗疫,四間社區檢測中心昨投入服務,不少人在排隊輪候,反映檢測需求量大,政府亦應確保足夠資源,進一步加強檢測能力。

 同時,本港至今無法讓疫情斷尾,顯示抗疫工作的思維和方式應進行調整。經歷近一年的疫情,大家可以看到,只有全力實現本地個案「清零」,否則經濟民生活動都無法改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表示,反覆的疫情及所引伸的管控措施是影響香港經濟表現的最主要因素,盡快妥善處理疫情,盡快與內地恢復通關,是穩住本港經濟的關鍵所在。的確,對於屬開放型經濟體的香港而言,受疫情打擊沉重,尤其是旅遊、航空、酒店及零售業,在幾近封閉之下,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企業裁員、失業潮恐陸續有來,市民在疫情下小心翼翼,生活及出行備受影響。疫情繼續拖延下去,香港恐怕會被拖垮,反面例子是不少外國疫情尚未受控,就急吼吼放寬措施,引致疫情反彈被迫要「封城」,經濟沒有恢復,還賠上民眾健康;正面例子是內地付出短期代價,實現全面「清零」,經濟活動率先復蘇,民眾生活逐步復常。事實證明內地控疫方法最有效、最值得學習,香港要有取捨,「忍一時之痛」,才能換來早日擺脫疫情。

 港府必須圍繞「清零」這個目標,制定預防和控制疫情的措施和政策,並做足配套支援,嚴厲執行。現時的特定人群強檢、鼓勵市民安裝應用程式「安心出行」,只是第一步,有必要時應果斷全民強制推行,為經濟民生恢復正常創造必要條件。市民亦應配合抗疫措施,讓香港早日走出惡性循環。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