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大臭鼠效應對企業管治的啟示
2020-11-16 03:16    香港商报
 

 大臭鼠效應,是指反覆利用缺乏證據的先前出版物,讓個人、團體或公眾誤以為或相信證據存在,而這種非事實說法會逐漸地演變成都市傳說和事實陳述。

 

 許多故意的政治宣傳或促銷技巧,也會使用像「每個人都知道」、「很清楚」、「很明顯」、「人們普遍認為」等的開場白,這些都是大臭鼠效應的一些例子。

  有學者以1943年美國一幅戰時宣傳海報《我們能做到!》作為研究例子,探討大臭鼠效應。事件背景是1994年,當時美國密歇根州一位名叫傑拉爾丁‧道爾的居民,聲稱自己是該海報中年輕工廠工人的原型,後來許多資訊來源都重複了她的說法,但卻沒有核實道爾是否就是海報中的那位工人。雖然一些傳媒代表有提到道爾的說法未經證實,但更多的人選擇支持道爾的主張。正是來自多方面的「認可」,賦予了道爾「令人信服的」權威,儘管缺乏權威論據。

 然而,直到2015年,有人發現了原版的工人照片,根據照片的說明,該年輕女子是1942年3月在加利福尼亞州工作的娜歐蜜‧帕克,而道爾那時還在就讀高中。換言之,道爾絕不可能是海報中的工人。

 謠言應及早澄清

 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員通過搜尋1990年到2006年間的有關文獻,發現45本出版物中的114項患病率測算中,只有一本出版物引用原創研究數據,另有多個估測數據似乎沒有來源。研究員總結稱,他們查閱的來源缺乏引用、充分的操作定義和方法學討論。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總能看到許多政客或大企業無中生有,無論是企業還是投資者都需要注意謠言的可能影響,並且不能過於遵循中國的「清者自清」、「謠言止於智者」等美好傳統,盡早澄清謠言是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態度。

 英國切斯特大學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析教授 梁港生

 (逢周一刊出)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