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悠揚妙韻樂共融
2020-11-28 01:03    香港商报
 

  音樂是世界共通語言,不但能打破膚色界限,甚至可以跨越傷健之間的鴻溝。香港共融樂團,就是一個讓健全與殘疾人士共同發揮音樂才華的團體,殘疾團員岑幸富及陳蔚斯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均表示,加入樂團令他們重拾自信,音樂就像一道橋樑,將健全與殘疾演奏者跟公眾連結起來,實現傷健共融的願景。

  記者:Janice 攝影(部分圖片):崔俊良

  推開香港共融樂團演奏訓練場地的大門,隨即聽到中樂經典名曲《賽馬》,由遠至近的清脆樂聲、強弱分明的顫音,讓聆聽者恍如置身賽馬現場,當生動的馬叫聲和馬蹄聲徐徐落下,這場「賽馬比賽」亦結束。一曲奏畢,記者忍不住為演奏者鼓掌,不但因為這首抑揚頓挫的樂曲演繹得扣人心弦,也因為演奏者須克服重重困難,比常人花費更多時間才能踏上舞台。

  香港共融樂團由殘疾和健全人士組成,80位成員當中有20名傷殘人士,包括自閉症、唐氏綜合症患者,以及失明團員等。採訪當日,記者與正在參與練習的小提琴手岑幸富(Roy)與豎琴手陳蔚斯(Iris)詳談,Roy是一名截肢者,Iris則患有罕見的先天性骨骺發育不良和脊髓小腦萎縮症。兩人學習樂器才不過5年,已經能奏出複雜的樂章,但當中付出過的淚水與汗水卻鮮為人知。

  面對挑戰

  因交通意外導致左手截肢的Roy,在學習小提琴時不但要面對年齡的挑戰,更要面臨截肢帶來的不便,他對記者表示:「2003年一場車禍夾斷我的左手臂骨頭及神經線,因為傷口有感染的危險,為保住性命不得不進行截肢手術,當時我只有23歲。」現年40歲的Roy說起那場事故,仍心有餘悸,不幸之中的大幸是,車禍中腳也被砸傷的他,手術後仍可正常行走,只是左手截肢初期,他也曾十分徬徨,擔心往後該如何生活。

  隨?時間撫平了傷口,Roy慢慢接受了自己的不完整,開始重新出發,到生命座談會分享經歷,希望能感染同路人,而他學習音樂,同樣是受他人啟發。「有一位同路人朋友,也是上肢截肢者,她從小就喜歡小提琴,看到外國獨臂小提琴家殷兆基的演奏,於是我倆一起絞盡腦汁尋找學拉小提琴的方法。」小提琴必需雙手控制,左手托琴,右手拉弓,即使左撇子亦是如此。但是作為左臂截肢者的Roy,必須反方向拉琴,並要度身訂造小提琴,琴弦及小提琴的「靈魂」零件--音柱均要轉換位置,同時也要製作新的義肢協助「拿」弓。幸得醫院幫助,在義肢鑲上鐵片、鐵夾,讓琴弓可固定於左臂上,Roy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可以開始學拉小提琴。

  療癒心靈

  自小患有先天性骨骺發育不良的Iris,是醫院的「常客」,曾接受多次骨科手術,更在21歲時發現患上小腦萎縮症。「疾病影響我的肌肉功能,難以協調肌肉運動。最初是雙腳沒有力氣,然後手也開始無力,之後更蔓延到全身,四肢、呼吸、吞嚥功能都比常人差。」Iris慢慢地說出自己的經歷,病情最嚴重時,甚至要聞氧氣維持生命。因為體能太差,她長期坐在電動輪椅上,而且日常生活需要別人照顧,她也產生過焦慮的感覺,「做物理治療期間被問有沒有興趣學習豎琴,我考慮了良久,連家人也認為我無法演奏,但我一直很喜歡音樂,對豎琴也充滿好奇,終於決定要嘗試。現在每當感到疲累或不舒服時,只要抱?豎琴演奏,琴弦的震動,會令我有被療癒的感覺。」Iris一步步嘗試,不斷練習,訓練肌肉能力。豎琴不但有療癒心靈的效果,彷彿對Iris的身體也起了「治癒」作用。

  逐隻手指學彈琴

  Iris學豎琴至今僅4年,但在演奏時可見她氣定神閒,技巧嫻熟。她不諱言彈豎琴對她來說十分具挑戰性:「我是從一隻一隻手指開始學習撥彈,慢慢才能夠五指並用。彈奏時撥動琴弦是一個大動作,每次做都感到很吃力,需要閉氣才能撥動琴弦。最近我開始彈奏另一款豎琴--踏板式(PedalHarp),用腳踩踏板變換高音,又是另一個挑戰。」Iris表示,正因為自己喜歡音樂,所以有很大的動力去訓練自己。

  與Iris一樣,Roy最初學小提琴時也是難關不斷,只能勉強讓小提琴發出聲音,毫無節奏可言。「義肢演奏有很多限制,拉奏小提琴要運用手腕、肘的力量,而我只能左右移動來演奏,導致不能拉全弓,某些拍子無法演奏,連我都覺得不好聽。有一次與學生作生命體驗分享,簡單拉奏了琴音,卻得到學生讚賞,獲得他們的鼓勵、啟發,令我更有動力認真去練習。」Iris和Roy會定期到學校和不同機構作生命分享座談會,並且加入音樂元素,以自身經歷勉勵他人的同時,也可藉樂聲令氣氛變得輕鬆。

  重拾自信

  學習樂器、與他人分享自身經歷,是Roy與Iris人生的一小步,那麼加入樂團則是他們音樂路上的一大步。由於起步比其他人遲,Roy最初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以加入樂團:「我工作的社福機構指香港共融樂團正在招募團員,於是抱?嘗試的心態,在住所樓下的公園平台拉奏了一曲《獅子山下》,拍成短片傳送給共融樂團。因為第一次面試,緊張得NG重錄了很多次。當收到電郵通知獲樂團錄取時,真的開心又榮幸。」他指加入樂團後音樂能力進步神速,以往獨奏時可以不理拍子,但在團內與他人合奏,則要留意拍子、音準等細節,逐步向專業水平邁進。

  除了音樂技巧外,傷健團員之間亦要學習交流。這亦令Roy發現,後天傷殘的他在健全人中能力較弱,但在其他殘疾人士中能力卻頗高。了解到每位團員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後,若在演奏上有無法完成的部分,眾人會一起想辦法。另外,每當其他團員克服困難達到某個水平時,他們的毅力也會感染Roy花更多時間練習。「以前我害怕上台表演,總認為自己拉得不好聽,表演結束後也沒有喜悅的感覺。自從加入樂團後,跟上了大家的節奏,並且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才明白何為真正的表演。以往有人問我有何才能時,我都羞於回答,現在則能夠自信地說出,我擅長拉奏小提琴。」

  人生舞台

  加入共融樂團後,兩人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演出,他們均認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去年於香港會展中心舉辦的「觸感.色彩共融慈善音樂會」。那次是樂團第一次主辦音樂會,表演嘉賓包括張學友、無臂圓號演奏家菲力斯.克立澤(FelixKlieser)、泰國視障交響樂團等。Roy回憶道:「排練過後,有嘉賓走過來鼓勵我們。他們都是頂尖的音樂人,得到他們肯定,令我深受感動,原來我們的努力是有人看見的!」他坦言樂團演奏的歌曲不算簡單,在那刻拋開了殘疾人士的標籤,以演奏者的身份上台,最令他難忘。Iris則在音樂會後收到不少朋友支持的說話:「朋友都很訝異,因為他們見過我身體最差的那段日子,同時又見證了我在舞台上作為演奏者的另一面。」

  Roy與Iris從見步行步學習樂器,到成功演奏一曲,再到在觀眾面前表演音樂,兩人一路走來,足可以自身經歷,作為同路人的榜樣,並向他人傳達正面信息,證明只要給予殘疾人士平等機會,他們所走出的音樂之路,比任何人想像的還要廣闊。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蔣璐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