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歷經鼠年生死大考 中小企牛年危與機並存
2020-12-25 00:39    香港商报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內地中小企業生存發展帶來嚴重衝擊,中小企業經歷了一場生死存亡的考驗。為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陸續出台了包括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在內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隨?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局在下半年逐漸好轉,並在海外訂單大幅回流的情況下重迎生機。

 受訪專家對2021年中小企的生存狀況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全球疫情能否控制、中美關係能否回暖、人民幣升值和生產資料價格上升等不利因素能否消除,中小企業都將備受考驗。

 疫情肆虐 舉步維艱

 在今年疫情最為嚴峻的一季度,全國各地採取了隔離防控、限制人口流動等措施,中小企業在採購、生產、銷售等環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收入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員工的工資、社保、稅費、租金等剛性支出卻要持續,這對本身資金流不足的中小企業帶來極大的壓力。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發生後,出於防疫需要,各地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企業被逼停工停產,工人不能如常上班,物流體系陷入癱瘓,企業的原材料難以及時送達,產品滯留港口無法運輸,導致企業很難正常生產經營。而居民足不出戶,需求直線下降,中小企業生產的貨品滯銷,應收賬款受到影響,資金流受到衝擊。這對融資成本高、銀行惜貸的中小企業而言非常不利。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商業模式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朱武祥等人此前對995家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的情況及訴求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總計58.05%的受調查企業應收預計下降20%以上,62.78%的企業認為員工工資及「五險一金」是主要的支出壓力。超過2/3的企業資金維持能力不超過2個月,其中34%的企業認為難以維持1個月,企業的訴求主要是在社保、租金、員工薪資等成本支出方面給予補貼或減免。

 分析人士指出,新冠疫情的暴發,對中國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尤其是在一季度,對製造業、旅遊、酒店等行業的打擊非常大,而這些行業又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面臨諸多挑戰的中小企業,亟需政府提供幫扶政策。

 政策扶持助渡難關

 據統計,全國中小企業超過3000萬家,量大面廣,它們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力量、穩就業的主力軍、保產業鏈穩定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中國高層在今年強調的要保市場主體的關鍵。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中國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在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從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陸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財政補貼、貸款、稅費、社保等多方面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

 比如,在2月9日,中國工信部印發了《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的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了20條措施幫助企業堅定信心,有序復產;2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及要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使企業恢復生產後有一個緩衝期;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強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的幫助力度,救助政策要精準落地。

 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八部門在5月底出台指導意見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要求全國性銀行要合理讓利,確保中小微企業貸款覆蓋面明顯擴大,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全國性銀行內部轉移定價優惠力度不低於50個基點,5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40%,開發性、政策性銀行要把350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落實到位,以優惠利率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出台的幫扶中小企業的政策來看,總體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比如中央今年加大了減稅降費的規模,為中小企業減輕了負擔;而地方政府也在投入資金,積極改善營商環境,扶持中小企的發展。」林江說,貨幣政策方面,中國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持,為中小企輸血;銀保監會要求國有大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資金鏈緊張問題。

 訂單回流提升活力

 受疫情衝擊,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為1992年有季度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點。但隨着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相繼落地,以及中國基本控制住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在二季度後實現「V型」反彈,二、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分別增長3.2%和4.9%。其中,中小企業在經濟的企穩回暖中亦逐漸站穩腳跟。

 儘管華南及華中在今年年中發生水災,但調查結果仍顯示中小企業持續從新冠疫情中復蘇。渣打銀行公布的7月份中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SMEI)由6月的53.3,進一步回升至53.9,為自2月以來首次錄得按年上升。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0.7%和50.1%,其中小型企業6月份以來首次升至榮枯線以上,景氣回升既有製造業傳統生產旺季到來的利好,也得益於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紓困幫扶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疫情的持續蔓延,對全球供應端造成極大的衝擊,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則迎來訂單的大量回流,不少中小企業承接的訂單量大幅增長,工廠開足馬力生產貨品。由於國際市場需求的回暖,中國的出口數據連續多個月表現強勁。到11月份,中國出口總量按美元計價同比大幅上漲21.1%,貿易順差錄得創紀錄的月度數據。而11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7.1,比上月上升0.1點,連續五個月回升或持平,已升至今年2月以來最高點。

 此外,衡量中小企業景氣度的11月財新PMI錄得54.9,高於10月1.3個百分點,為2010年12月以來最高值。財新11月PMI報告指出,經濟正常化節奏加快,製造業供給、需求復蘇同步加速,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為十年來最高值。企業普遍反映,產量增長的原因是新訂單增加,以及年初因疫情造成的影響進一步得到修復。

 林江指出,下半年以來,海外訂單持續流向珠三角、長三角等製造業重鎮,中小企業受惠於海外訂單的回流。不過,由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今年5月底大幅升值,致使中小企業蒙受很大的匯兌損失。加上最近幾個月生產資料價格的節節攀升,中小企業的利潤亦受到較大的侵損。

 明年審慎樂觀

 2020年,內地中小企經營情況隨着疫情的進展而大起大落,其中部分企業在一季度的疫情衝擊不幸倒下,也有不少企業先抑後揚,隨?復工復產的推進而逐漸迎來生機。正如部分經濟學家所言,疫情中危機與機遇並存,能夠幸存下來的企業,應該放眼未來,為2021年做長足準備。

 截至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肆虐。不過隨着多種疫苗的相繼問世及各國積極推推接種,人類正式吹響了反擊新冠病毒的號角。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全球疫情能夠逐步好轉,全球經濟有望在2021年逐步回暖,中國經濟亦將受益於此,中小企業面臨的生存狀況或會進一步好轉。

 林江對2021年中小企業的前景保持審慎樂觀的看法。在他看來,2021年的大環境不可確定因素仍存,尤其是全球疫情的控制情況。如果全球疫情在2021年受控,將整體有利於中國中小企的發展,因為疫情對中國外貿的影響較大,而外貿情況與中小企息息相關。

 金融方面,林江指出,在全球經濟仍處於低迷的情況下,低息的環境如果持續維持,則對中小企有利。「接種疫苗產生免疫之後,美國經濟復蘇步伐料加快,美國或有加息的可能,這對中國的中小企影響很大。因為中美的息差收窄,資金有機會外流,對中國經濟將有影響,會導致企業融資成本會上升。如果利率上升,地方政府融資成本上升,改善基礎設施的投入會放緩,營商環境難以持續改善,對中小企發展不利。」林江說。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的上台將如何影響中小企業呢?林江認為拜登政府上台後,中美關係能否改善還有待觀察,他相信拜登政府不會立即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不過,與特朗普政府不可預測的政策不同,拜登團隊的對華政策則相對可以預測,且拜登是經濟全球化的支持者。如果美國加強貿易合作和全球化的進程,2021年華府的轉變,或使得中國出口增長態勢能夠維持。這對中國中小企業而言,是一個利好因素。

 其他方面,林江指出,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將會不斷侵蝕出口型中小企業的利潤。如果出口難以進一步上升,則需依靠內需的支撐。在加快國內大循環的背景下,內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提振。「目前提出了需求側改革,未來如何進一步刺激居民的消費意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與居民的消費能力有很大關係,關鍵在於政府需要想方設法增加居民的收入。」林江說。(記者  朱輝豪)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徐麒釗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