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良好生活習慣預防大腸癌
2020-12-28 04:00    香港商报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也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可透過調整飲食、多做運動、避免肥胖來防治,及早發現大腸癌十分重要。記者訪問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他建議市民及早進行篩查,並指出如何透過改變日常生活習慣預防大腸癌。

 冬季少不了吃火鍋、燒烤,不自覺多吃了紅肉、加工食品,常吃這些食物,有機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大腸癌是指結腸或直腸內的黏膜增生出瘜肉後轉化而成的癌症,它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首,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在2018年大腸癌有5634宗新症,大腸癌個案數字在十年間提升了近四成。大腸癌雖然發病率高,但若及早發現病症,即可避免形成惡性腫瘤,提高防治成效。

 大腸癌的成因

 導致大腸癌的風險因素眾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都會導致大腸癌,蘇醫生表示:「家族病史、腸道長有瘜肉、年齡增長(90%的大腸癌患者年齡為50歲或以上)都是大腸癌的成因。一些遺傳因素會大幅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包括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在50歲前患上結腸直腸癌的機會高達93%,又或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綜合症,約80%患有此病症的人會在70歲前患上結腸直腸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飲食中的纖維含量不足,並進食大量高脂肪食物、紅肉和加工肉類等,又或受到生活方式影響,如吸煙、酗酒、缺乏體能活動等,都有機會導致大腸癌。」

 大腸癌與瘜肉有關

 有九成大腸癌是因大腸瘜肉質變而產生腫瘤,因此做大腸鏡檢查時,一旦發現瘜肉應立即切除,以免瘜肉在5至10年後癌變成惡性腫瘤,蘇醫生解釋:「在多種行為、環境和遺傳因素影響下,部分大腸壁細胞異常地增生,便會形成大腸瘜肉。很多時候,瘜肉的初期都是良性的,但有機會隨?時間變大及演變為癌症。大腸瘜肉可以分為三類:增生性瘜肉、發炎性瘜肉,以及具有癌變風險的腺瘤性瘜肉。一般發炎性瘜肉與腸道慢性炎症有關,患者或會出現肚痛和大便出血等不適症狀;但腺瘤性瘜肉初期未必會出現明顯症狀,癌變的過程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周圍的器官,甚至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其他地方。」

 及早篩查 防治腸癌

 大腸癌有什麼初期病徵?蘇醫生表示:「排便習慣改變(例如持續便秘或腹瀉)、腹部絞痛、原因不明的疲倦和疲勞、大便有血或呈黑色、缺乏鐵質、直腸出血、沒有胃口、無故體重下降都是大腸癌常見的症狀。大腸癌病徵很容易被人忽略,例如發現大便出血時,病人以為是生痔瘡而未有理會,因此及早進行篩查十分重要。」大腸癌的確診年齡中位數為68歲,但有年輕化趨勢,近年45歲的發病率上升。只有年紀大才會患上大腸癌嗎?蘇醫生解釋:「如有家族病史可能20多歲或30多歲就患有大腸癌。若屬於有腸癌家族史或慢性腸炎的高風險族群,應諮詢醫生意見,在較年輕時便開始進行檢查,檢查次數亦應較為頻密。一般人應該50歲開始篩查。」定期進行檢查十分重要,有效阻止癌前病變,建議年過50歲的人進行定期篩查,每年一次大便隱血測試及5年一次大腸鏡檢查等。政府也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至75歲的香港居民在私營醫療機構接受篩查服務,及早發現並減低瘜肉變癌的機會。

 如何預防大腸癌

 飲食習慣包括攝取纖維不足,進食大量高脂肪、高鹽分食物等,都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蘇醫生表示:「可多攝取全穀類、豆類、水果和蔬菜等高纖維食物,每天最少2份水果和3份蔬菜。纖維可促進腸蠕動,讓糞便排空,減少致癌物與腸壁的接觸機會。想減低患癌風險,應該少吃紅肉及醃製肉類,減少進食含高鹽分的加工肉類如火腿、香腸、煙肉等。生活模式上應戒煙、減少飲酒、多做運動,一星期最少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也可留意體重指標(Body Mass Index, BMI),BMI應維持18.5至22.9之間,保持健康體重。」定期接受篩查,建立健康生活習慣,便能減少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心平氣和遠離癌症

 徐凱

 作者簡介:徐凱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臨床教授、世中聯腫瘤經方治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香港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醫案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擅長中醫預防和治療各類惡性腫瘤、腫瘤併發病、癌前病變。

 鼻竇炎也可以自癒

 長期持續的精神情志異常,會傷害到臟腑之氣,使臟腑功能失常。中醫認為:精神情志所傷,首先傷心氣,然後再傷及相應的臟腑之氣。

 持續的暴怒、鬱怒等情緒刺激,會傷及心氣,然後傷及肝膽之氣,則心、肝膽之氣都受損,久而久之,肝膽氣弱,臟腑功能失常。中醫認為:肝臟有一個重要的生理功能「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可以使人體一身的氣運行暢順,「氣」的生理功能活動正常。肝臟還有一個重要的生理功能,即「藏血」;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可以把血液調節分布於肝臟及全身各個臟腑經絡和四肢百骸。可見,肝氣一旦受損而虛弱,肝臟不能正常疏泄,會使氣機閉塞;肝臟不能藏血和調節血量,會使某些組織器官供血障礙,結果不僅肝臟本身受傷害,全身其他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都有可能受到影響或傷害。

 至於哪一個具體的組織器官會被傷害到,還要看這一組織器官的正氣是否已經虛弱。因為「邪襲虛處」!同理:過度悲傷、憂愁等,會傷及心肺(包括小腸、大腸)之氣,肺的呼吸功能、大小腸的吸收排瀉功能會受到影響。過度思慮,會傷及心和脾胃之氣,脾胃的消化功能會受到影響。過度驚恐,會傷及心腎和膀胱之氣,腎和膀胱的生理功能會受到影響。這些臟腑之氣受損,還會波及它們所屬的經絡系統。臟腑經絡之氣受損,日久必會虛弱;而「氣」虛弱,容易被致癌病邪侵襲,癌症就容易化生了。

 不良生活習慣和嗜好,反覆外來的寒、濕、熱、穢濁等邪氣侵襲,傷及臟腑經絡乃至四肢百骸之氣,導致正氣虛弱,亦容易被致癌病邪侵襲,而化生癌症。

 秋冬之時,不注意衣服冷暖;夏季暑熱時,恣意於冷氣,加之香港本就氣候潮濕,這樣反覆長期的被寒濕病邪侵襲,傷害身體正氣,正氣漸漸虛弱,臟腑功能失常,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和代謝出現障礙,就會內生病邪。內生的寒濕、濕濁、痰濁和瘀血等病邪,既阻塞氣機,又傷害身體正氣,使病邪停留而不能排出體外,長期反覆的傷害人體正氣,致臟腑組織氣化功能失常,「氣」發生變異,癌症就生成了。同樣,外來的濕熱、穢濁等邪氣長期反覆侵襲傷害人體正氣,影響臟腑功能,影響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和代謝,生成內生病邪……也會增加罹患癌症等疾病的機會。

 鼻竇炎也可以自癒

 .WISH研究院趙婉君

 作者簡介:趙婉君院長,現任世界自愈力及念力研究院(亞太區)創院院長暨總教練及世界醫學氣功學會副主席(北京註冊)。投身念力醫學工作二十年。

 鼻竇炎是很少人注意,但又很多都市人患上的疾病。

 首先,了解鼻腔內原來有四對鼻竇,即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它們都在骨骼之間的空腔,且腔內有黏膜。黏膜有豐富的腺體,這些腺體會分泌黏液,黏液通過纖毛運動從鼻竇的自然開口排出鼻孔。故此,鼻竇必須要保持通氣,才可確保呼吸順暢。可是,當人患上感冒,鼻竇內就會充血水腫,鼻竇口因而受到阻塞,使黏液不能正常排出,變成炎症,再之病菌感染,鼻涕呈黃稠黏液性,形成膿性分泌物堵塞引起頭痛、頭脹、睡覺打鼻鼾、還有擤鼻涕時常有擤之不盡的問題。

 筆者一位孩童學生亞佳,年幼時經常感冒,3歲半已確診鼻竇炎,常因鼻塞睡覺不安穩,鼾聲如雷。3至6歲本該過?快樂童年生活,他卻因此病被父母帶?走遍各大醫院尋求名醫。每天洗鼻滴鼻吃藥,嚴重時還要做物理治療,其中一年大部分時間留在家中。亞佳7歲上小學,鼻竇炎越發嚴重,後來發展到腺樣體發炎變大堵塞後鼻孔80%,並伴有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醫生建議手術切除腺樣體,他的母親也是筆者的學員,與一些經歷相似的患者溝通後,發現很多人手術後效果並不理想,正在徬徨之際,決定從佛山帶兒子來香港學習「太極五行自我康復工程」6天強化班。當時帶?一袋藥物,白天上課,晚上在酒店滴鼻服藥。第三天亞佳毅然決定只用生理鹽水洗鼻,認真練功。沒有藥物負擔,他自覺輕鬆快樂,上課勤練功,那幾天晚上睡覺已沒有打鼻鼾。

 剛好放暑假,亞佳在家裏練功,耳炎不藥而癒,鼻竇炎也明顯改善了。練功期間的反應,有時會打嗝,打嗝時常會把從前吃過的鼻炎藥氣味排出,有時會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等。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反應,亞佳從不怕,也從不埋怨,不氣餒。堅持了一段日子後,鼻竇炎已逐漸遠離他,連醫生也說他的腺樣體已修服正常了。

 小孩子從疾病中體會生命,比成人更懂珍惜健康,亞佳現在已經是15歲的少年,而且是一位運動員和棋藝高手,學業成績甚佳,前途一片光明。

 在練功時太極真氣在體內調升,使氣血運行的動力和熱能加強加大,體溫上升,身體免疫力啟動,而且氣血不斷流動到身體內每一條經絡,使體內血管暢通,打通體內所有氣滯點和血淤點(廢物),激發自我修復功能。《內經》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古代聖賢發現當人無欲無求,放鬆全身,閉上眼睛,真氣在身體自然流動,精神專注在身體內,自癒力就會發揮作用,使人遠離疾病之苦。

 都市人生活有些不良習慣而不自知,可引發多種疾病:打開窗戶睡覺,吹散保護身體的陽氣,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反覆患上感冒,所以睡覺前必須關窗。《內經》云:「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冷氣溫度低過攝氏25.5度,醫學界研究發現身體的免疫力需要在攝氏37度才會起動;身體體溫提高攝氏1度,免疫力便提升30%,每減低攝氏0.5度,便下降12%。現代人正常體溫已下降至經常處於攝氏36.5度或以下,所以容易患上各種慢性病或奇難頑疾。醫學界也證實癌症或莫名頑疾患者體溫多為攝氏35至36度左右。

 治病先尋根,根治必求本!當今醫學倡明,但有很多病都是因為自身免疫力不足所至,所以大家要維持免疫力正常運作,必須經常穩住五臟能量達至相生相制,先決條件是陰陽調和,正氣十足!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刁瑾玲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