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港生應加強「三國」教育 教育界普遍認同改革通識教育科
2020-12-29 00:46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雪峰報道:自去年爆發修例風波以來,在超過1萬名涉嫌違法的被捕人士中,四成為學生。本該在菁菁校園中學習成長的莘莘學子,卻屢屢走上火光衝天、磚頭亂飛的街頭搞所謂「抗爭」,這一幕令本港教育界人士倍感痛心。在此過程中,除了暴露出本港教育界「黃師當道」的亂象,更反映了部分學生缺乏對祖國的認識,國民身份認同感較低,並對法治與憲法認識不深,觸發坊間要求政府改革教育制度的呼聲。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個月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同時以大量篇幅提到須加強學生對憲法和基本法、「一國兩制」及國家安全等概念的理解。對此,本港教育界深表認同,促請政府檢視新高中課程,制訂更適用於「一國兩制」下的課程內容,同時加強學生的「三國」教育,即對國史、國學與國情的認識。

 必修通識科擠壓國史科目

 回歸祖國23年以來,特區政府一直重視香港教育問題,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就任後,不單每年發布的施政報告中使用大量篇幅解釋教育政策和措施,並致力推行教育改革。經過數年諮詢與籌備後,最終落實在2009年9月推行新高中課程,冀透過重新釐定教學語言、中學和大學學制、考評制度、課程結構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在接受本報訪問時,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憶述,當年以董建華為首的政府團隊期望有一番作為,因此決定在教育行政、學制、課程展開很大幅度的改革,包括將學制改為「三三四」及增設通識科。惟在超過10年的實踐過程中,亦產生了不少弊病,當中以通識科最受爭議。他形容,新高中課程未有重視「一國」的認知,只是抽取「兩制」的便利,硬要通識科「金裝上陣」,結果其他科目被擠壓下馬,形成不少嚴重的後遺症。

 何漢權解釋,政府當時將通識科定為必修科,其重要性與中、英、數三科看齊,但通識科在內容上幾乎無所不包,在三大範疇下,設有六大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與環境),龐大程度猶如「航空母艦」,當這艘「航空母艦」進入時,其他科目尤其是與國史相關的科目,例如中史科、中國文學等被轉為選修科,修讀學生人數每年不斷減少,最終導致整體學生缺乏對祖國的認識,國民身份認同出現偏差。

 課程只重議題易「泛政治化」

 根據課程設計,通識科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何漢權不諱言,在缺乏事實基礎下,通識科容易淪為謾罵與發洩,再加上考評局每年都會出政治題,學生埋首於「政治批判」。在「批判風氣」盛行下,部分教師在設計課堂內容時,往往對取得的成就視而不見,只將矛頭直指政府。他形容,這種批判文化已「入骨入肉」,去年發生的修例風波就是試金石。因此,他十分認同特區政府推行教育改革,並期望有關措施可在下年度9月開學時落實。

 回顧過去20多年歷史,何漢權認為,特區政府在教育政策規劃、課程考評設定等方面存在不足,並對如何認識「一國兩制」、國史、國學及國情掉以輕心。他強調,香港、國家及世界是三位一體,不能分割,故呼籲政府應以此為重要的原則和方向,重新思考教學專業的前路。此外,他又認為,早前出現的歷史科試題風波,反映近年考評局在出題方法的嚴謹程度、事實的鋪設、審查等環節出現問題,希望教育局能制訂方案,針對審視各學科與內地發展相關的內容及試題,以免重蹈覆轍。

 課程碎片化令學生欠缺理性邏輯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教聯會會長黃均瑜亦對本報坦言,自新高中課程推行以來出現不少問題,當中以通識科為甚,相信政府今次提出改革措施,主要是對修例風波作出的回應,藉此提升學生對法治觀念與國家的認識。他指,自通識科推出以來,一直爭議不斷。這個科目的課程設計不重內容、只重議題,容易產生「泛政治化」及「時事化」的問題,而其他科目則出現「通識化」現象,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名,破壞了學習的基礎知識架構,無法協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他續說,課程「碎片化」是當前教育界面對的另一個問題。由於受到社會民粹氣氛的影響,傾向迎合與遷就學生及教師,課程內容往往捨難取易,不向學生傳授複雜的內容,結果忽略了課程的系統性和科學性,令學科知識支離破碎。受上述因素影響,學生欠缺系統的理性和邏輯訓練,容易流於表面及情緒,再加上媒體近年出現「標題化」現象,只要有煽情的名詞、口號或標題,就可以鼓動學生參與社會運動。

 事實上,特區政府於2017年11月成立「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整體檢視中小學課程,專責小組於2020年9月確定了各項方向性建議,並已向政府提交最後報告,而教育局早前已根據報告建議,決定改革通識科。黃均瑜表示,因應近年香港教育環境急速變化,他期望教育局及課程發展議會在參考專責小組報告時,亦應檢視目前中小學課程的不足,制訂更多改善措施,例如加強國安教育、憲法和基本法教育等。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刁瑾玲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