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國安法為推進國民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2020-12-29 00:48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雪峰報道:德育及國民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環。對於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最新施政報告提出深化憲法和基本法教育,教育界均表歡迎,並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制訂具體方案。何漢權指,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是當務之急,認為政府必須重視「三國」教育,即國史、國學與國情教育,而在制訂教育政策時,亦應眼於「『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特區」這個特點,以培養學生的大局觀。教聯會主席黃錦良則認為,香港國安法將為國民教育在香港更好推進打下良好基礎。

 本港學校應在指定日升國旗

 何漢權認為,「三國」教育是香港未來重要方向,若學生無法清楚認識「一國」的本質,香港下一代年輕人將毫無希望可言,強調教育局必須重視這個問題。他解釋,在全世界不同城市,學校都會在重要日子舉行升旗儀式,因此,他認為本港學校亦應在指定日子,例如7月1日、10月1日及元旦等,舉辦升國旗及奏唱國歌禮儀式,藉此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

 他續說,政府亦應思考如何在教育上回應國家政策,培養學生的大局觀。他解釋,國家近年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特區政府亦在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涉及大灣區的措施,因此,他建議教育局應在中學生涯規劃中加入相關內容,協助學生正確認識大灣區未來發展。

 「國民教育科」恐暫難設立

 黃均瑜十分認同國民教育的重要性。他指,根據現行課程架構,不同科目被編入8個學習領域,分別為「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教育」及「體育」,過去他曾向政府建議,將「國史及國情教育」編成第9個學習領域,但未獲接納。

 黃均瑜憶述,政府當時決定採用「滲透」方式推動學校國民教育,讓學校按校情推行,希望將國情與國史等內容加入不同課程中(例如公民教育、中史等),直言政府當年若接納其獨立成科的意見,或許能夠避免修例風波的發生。他續解釋,若採取「滲透」方式,對教師的要求會更高,需要教師時刻思考如何將國史及國情融入課堂之中,結果證實根本難以做到。他相信仍有設立國民教育科的需要,但按照目前社會環境,恐怕難以推行,促請政府思考其他模式。

 國安法令教育亂象被加以導正

 教聯會主席黃錦良接受傳媒採訪亦表示,近年本港社會別有用心人士不斷鼓吹違法達義、公民抗命等,部分內容甚至滲透到課程之中,通識教育科情況尤為突出。改革通識教育科有必要性,也有迫切性,希望學生能夠回歸到正常的教學環境、挽救學生家長對香港教育的信心,也令香港教育重回正軌。他續指,修例風波中的年輕面孔,反映過往香港教育中出現了很大缺失,一方面是包括憲法、基本法在內的法治教育不足,令部分學生對法治的敬畏不夠、法治精神缺失;另一方面則是國民教育做得不好,致年輕學生國民身份認同度不高、國家觀念淡薄。

 今年6月30日,香港國安法落地生效,香港迎來由亂轉治的新局面,教育界中存在的亂象開始備受關注、被加以導正。黃錦良認為,香港國安法將為國民教育在香港更好推進打下良好基礎,而國民教育的有效推展則能培育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只有學生深刻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才能發自內心地自覺維護國家安全,二者才能形成長遠良性互動。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刁瑾玲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