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畫家畫人體,會以何種角度及哪些技法落筆?畫家廖井梅的人體作品不走傳統路線,畫作融合中西藝術技巧,引發觀看者無限想像。一新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廖井梅傲色」,展示廖井梅逾40幅繪畫作品,包括油彩、塑膠彩、水彩及速寫,既有人體題材,亦有記錄生活感受及最新創作的風景作品。
出生於北京的廖井梅,198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後獲頒獎學金往前蘇聯留學,並於莫斯科國立蘇里科夫美術學院取得藝術碩士學位,可見其藝術造詣高深。移居香港後,她曾因工作及家庭關係封筆10年,於2008年才重新繪畫,至此創作風格題材多元的作品。
加入草書的人體畫
是次展覽,能欣賞到廖井梅擱筆十年後重新執筆的畫作,如《對峙》、《復歸》等。畫作題材均是女性人體,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對記者表示:「在中國古代,人體畫是禁忌題材。廖井梅以女性角度繪畫女性人體,彰顯了時代變遷。」儘管創作的是西方藝術的經典題材,使用的媒介亦是油畫,但細看這些作品,線條使用了草書技法,富有動感,畫中人或坐或站,只見身軀不見頭部,耐人尋味。廖井梅解釋,創作時不會將之視為人體,而是一道風景:「繪畫女性人體其實在表達對於生活的感受,我身兼畫家、老師、母親角色,由於有些話語難以通過口頭表達,我便將自己面對的壓力釋放於畫中,進行自我對話。」因此,這一系列的女性人體作品也命名為「我.語」。
油畫中的巧妙留白
熟悉廖井梅的讀者,一定了解畫家多創作人體,而鮮有畫風景。展覽除了人體畫作外,還呈現了她最新的風景系列「疫情下的香港印象」。對廖井梅來說,風景畫是她想嘗試創作,而不敢創作的題材。在疫情下,她突破自我,繪畫不少風景畫作:「平日太忙碌,沒有留意身邊景物。疫情期間,令我有更充裕的時間欣賞周邊的風景。走在人流稀疏的街道,看到維港隨?天色而變得非常浪漫,激發我繪畫的靈感。」由此創作《映日》、《渡》等與天星小輪有關的畫作。作品採用廖井梅常用的創作方式——具象及抽象融合的手法演繹,不論人物、動物或風景,她筆下的主體均寫實細膩,背景則運用不同色塊營造寫意的畫面,如同傳統國畫中的留白,令觀眾留下想像空間。並常常出現鮮明的顏色互相碰撞,具強烈個人風格。在「疫情下的香港印象」中,船身描繪細緻,其他景物略顯虛幻,亦正是這份虛幻,讓觀看者腦海中浮現曾經看過的維港景色,引發共鳴。
同場展黑白攝影作品
與「廖井梅傲色」同期舉辦的展覽還有「翁狄森映意」,展出香港珠寶首飾設計師翁狄森逾60張黑白攝影作品,展品是他近10年於內地遊歷所拍攝的風景和靜物照片。翁氏鍾情於鉑鹽印相工藝,儘管該印相工藝已不流行,但是能大幅度展現光影層次及事物的質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展品均是翁氏巧妙利用智能手機拍出猶如這種印相效果的照片。黑白攝影雖然少了色彩,卻凸顯出構圖和線條,讓相片別有一番欣賞價值,恍如一幅幅水墨畫。與廖井梅顏色鮮艷的油畫同場展示,相映成趣。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2月11日
(因疫情緣故,展覽暫停開放)
時間:星期二至六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日、一及公眾假期休館
地點:九龍觀塘海濱道165號
SML大廈4樓一新美術館
蘭桂齊芳 神仙富貴
蕭芬琪,中國美協會員、美術理論家、畫家、香港大學文學院藝術學系哲學博士,為廣東省嶺東美術館總館長、《嶺東》雜誌社社長兼主編、中國藝苑研究學會副主席、海外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香港美協創會秘書長等。
植物歷來都蘊含着豐富的象徵意義。畫家常借其形象自寫胸臆,寄寓情致、志趣、意境及祝福。
吳讓之(1799-1870),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與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同列晚清四大家。原名廷颺,原字熙載,改字讓之後遂以字行,號讓翁,晚學居士等。江蘇儀征人。師承包世臣、鄧石如。擅各種書體,尤善篆書。創作繪畫作品不多,甚為珍貴。
吳讓之的《蘭桂雙清圖》,古艷從容,清雅秀麗,豐韻絕俗。畫幅中桂葉信手揮灑,隨意中透?精謹之態,無論葉的外輪廓、葉與葉之間的濃淡、留白,形狀的走向,筆致的輕重疾徐,無一不精密無懈。左下的幽蘭全用「寫」法,揮運間流露出一種不羈的名士風度,蘭葉如其流麗的書法,筆鋒自然頓挫變化,放中有收,仰俯自如,姿態端秀、別具神韻。
吳讓之的國畫創作融合其書法及篆刻技法,走輕捷一路,頗具優雅意趣,行筆靈動,婉暢多姿,任其自然,風格獨特,沒骨設色,色彩通透,花之神態躍然紙上,配以墨色暈染的葉子、枝幹,和用筆爽利的葉脈,使畫面貫穿?一股強健的金石氣韻,生趣盎然。蘭和桂,二者皆有異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賢人。在國畫中用桂花和蘭草合成吉祥圖畫,又有祝願家中子弟成才的寓意。
胡恬安,清代畫家。此幅《清雅富貴圖》溫潤秀美、鬱茂勁峭,線條粗細合宜,在不經意中見奇趣,有爽潔明白之韻。生機勃發的牡丹和水仙營造出喜慶祥和的氛圍,二者被頑石分開,和諧相生,雅俗相映,以俗入雅。設色清淡素雅,華而不濁。牡丹端麗嫵媚,水仙清新秀雅,山石渾厚,碧水微瀾,動靜相宜、剛柔並濟,富有節奏。此作看似隨意而作,實際是獨具匠心,處處不離法度。
牡丹國色天香,雍容華貴,象徵富貴、繁榮;水仙冰肌玉骨,儀態超俗,雅稱「凌波仙子」,又因為開花於新春佳節之際,被視為新歲之瑞兆。牡丹與水仙同畫,乃「神仙富貴」,寓意神佑富貴、吉祥幸福。
動物素描展
日期:即日起至2月28日
時間:星期一至日上午11時半至晚上9時半
地點:D2 Place一期1樓105號舖集作
內容:喜歡以動物為題材創作的藝術家多不勝數,本地藝術家Cally是其一。她自小喜歡動物,長大後以熟練的鉛筆素描一筆一劃繪出維妙維肖的動物造型,並將自己的作品融入手作之中。自2018年開始,Cally每年會籌備一個畫展,展出其素描原稿作品,今年也不例外,「動物素描展覽」展示了她以素描描繪的各種動物。展品並組成一幅畫牆,讓動物愛好者細味Cally筆下的動物世界,動物畫牆也是文青打卡的好地方。 文:儀
不是天生一對
日期:即日起至另行通知
網址:https://bit.ly/3awFNO3
內容:海洋污染不但影響海洋生物,就連處於生物鏈頂端的人類也無可倖免。現時的海洋污染有多嚴重?在海事博物館的展覽「不是天生一對」就能了解現況。德國籍藝術家和環保推動者Liina Klauss,自2013年起在本港的海灘上逐件拾起是次展覽的展品,每件海洋污染物跟另一件天然形成的物品外貌非常相似,一件由大自然中誕生,另一件則因人類遺棄而出現,如瓶蓋和貝殼、生果網和珊瑚等,組成形似而並非一對的展品。博物館現正推出線上預覽,透過短片欣賞充滿視覺效果的藝術品,相比以數據了解海洋污染,更加直觀,也更引人深思。文:儀
預言寓言
日期:即日起至另行通知
網址:www.pressingon.hk
內容:疫情帶來的生活改變,不止是每日戴口罩,不少機構或畫廊都將其展覽虛擬化,線上線下同步展示。香港版畫工作室舉辦首個版畫圖像藝術線上展覽「預/寓言」,將紙本藝術帶到線上,以嶄新形式詮釋疫情、社會及版畫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呈現了木刻版畫、銅版畫及絲印版畫,如參展藝術家林樂新長時間在木版上雕刻綿密細點,表達因疫情而無法與伴侶見面的相思之苦;陳卓甄以樹膠染印朦朧的質感,將虛構和真實層層疊染,提出疑問;黃皓珵以凹版畫及凸版畫方式建構恍如電影及小說的畫面,展現其生活遇到的瞬間。文: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