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股上市制度改革以來,吸引了大批科技股接踵而來在港掛牌,反映科技乃至新經濟行業表現的恒生科技指數應運而生。為滿足市場投資需求,相關衍生產品也日漸豐富,包括指數相關ETF、期貨、窩輪牛熊證等結構性產品。首批恒生科指槓桿正向及反向ETF,亦於去年12月上旬登場。這類槓桿產品可以達到什麼投資目標?投資者部署上要注意什麼?
香港商報記者 志成
南方東英去年底推出了兩隻追蹤恒生科技指數的槓桿正向及反向ETF,分別是科指槓桿兩倍睇升的XL二南方恒科(7226),以及科指反向兩倍睇跌的XI二南方恒科(7552)。顧名思義,前者是看漲時買入,理論上科指升1%,產品價格升2%;後者則是看淡時買入,理論上科指跌1%,產品價格升2%。
槓桿反向產品有效對沖
當中,槓桿反向產品一般被用作買入正股的對沖工具,但也有部分投資者會作投機性部署。由於這類產品一般入場費較低,即使沒有對沖需要,也希望買入短炒以小博大、放大回報,惟不建議缺乏經驗的投資者如此操作。
對沖方面,槓桿反向ETF存在「槓桿」與「反向」兩個特點,而由於槓桿是兩倍,即假設科指跌1%,ETF價格會升2%;相反科指升1%,ETF價格則跌2%,回報或虧蝕均反向地兩倍放大。
以去年11月份科指一度急挫為例,內地就平台經濟反壟斷進行諮詢,於去年11月10日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消息拖累科指當日低開180點,最多曾跌6.6%,龍頭成分股如美團(3690)、京東(9618)等一度急瀉逾一成。緊隨其後1日科指最多再挫6.4%,一連兩日急挫11%。
當市場傳出重大利淡消息時,手持正股的投資者可考慮即時當日買入看淡的反向ETF,在跌市時進行短期對沖操作。假如去年11月10日當天,科指有槓桿反向產品作對沖,手持科指ETF或指數成分股的投資者,又果斷買入科指兩倍槓桿反向ETF作出短期及即時的對沖,即使是在急跌首日的開市之初買入,以當日低位獲利計,反向ETF最多仍有9%回報,已可對沖正股的損失。
不宜持貨多於1天
反向ETF的入場費一般較便宜,XL二南方恒科及XI二南方恒科入場費僅介乎700至800元。買賣方面較為簡單透明,不會牽涉孖展形式,比起期貨、窩輪、牛熊證等其他對沖工具較易操作,相對適合對沖新手。
不過要留意,這類產品只適合極短線持有。用科指兩倍槓桿反向ETF作對沖部署,通常是不超過1日,因產品超過1日的回報表現,可能偏離指數在同一期間的槓桿表現,導致產品投資回報偏離指數累積表現的兩倍,構成長期持有風險。原因在於該ETF主要以掉期方式對沖,並會於每日收市或接近收市時重新調整持倉,以保持產品的槓桿倍數,持貨超過1日可能出現回報偏差。
簡單而言,假如投資者買入首日指數下跌10%,投資者理論上已有20%回報,但若持貨多於1日,20%的回報可能會縮水,影響對沖目標。
港交所(388)資料顯示,一般而言,在市況持續趨升或下滑時,槓桿產品的表現將優於相關指數累計回報兩倍的表現。在波動市況下,槓桿產品的表現,將差於相關指數累計回報兩倍的表現。
與正股分開操作
投資者應在什麼時機或市況下部署反向ETF?勤豐證券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連敬涵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除非去到指數創新高或超買,才值得嘗試部署反向ETF造淡,但現時來看(科技股)完全沒有超買情況,也不是在高位,現在部署反向ETF的作用不大。」
對於高位有貨正「崖價」的投資者,連敬涵亦不建議他們持有正股同時,再貿然買入反向ETF作對沖,「若正股股價進一步下跌,買入反向ETF可能有錢賺,可達到中和損失,但卻未必彌補到正股全部損失,相反此時若股價出現反彈,投資者甚至會加大損失」。因此,他不建議投資者同時持有正股與反向ETF進行對沖。
他提醒,非專業投資者宜分開操作,沽貨後在沒有正股的情況下,當股價反彈至較高水平(創新高或超買),再嘗試部署反向ETF中和此前損失,值博率或更高。
恒生科指走勢方面,連敬涵預計,重磅成分股普遍受反壟斷諮詢影響,阿里巴巴(9988)等難短期內回升,料今年首季主要重磅成分股持續受壓,單靠小米(1810)強勢對科指也沒太大幫助。即使去年12月22日京東健康(6618)獲納入指數,指數走勢反覆,料難有太大上升空間。
反向ETF是較複雜的投資產品,並涉及對後市表現的判斷,投資者必須緊貼市況。缺乏經驗的投資者要謹慎部署,入市前務必清楚了解產品的特性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