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廠商會多媒體頻道推《論述縱橫》
2021-01-11 02:55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香港製造的輸美產品近年受到打壓,令人擔心「香港品牌」的優勢會被削弱。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多媒體頻道Hashtag CMA節目《論述縱橫》,首集邀請了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香港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副教授鄧子龍及本地企業Kool聯合創辦人江浩榗,與廠商會副會長兼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黃家和一同探討「香港品牌」的出路。

 首集討論港品牌處境及出路

 畢堅文認為,美國的「制裁」只是單一事件,廠商亦非一定要出口至美國,相信對港商的整體影響不大。惟消費者較重視食品、中藥、保健品及個人衛生用品的產品來源地,故這些行業或會較受制裁措施的影響。

 鄧子龍則認為,產地來源標籤主要用來滿足法律上的要求,廠商可以善用包裝設計來凸顯產品的香港製造、設計或香港品牌身份。他指,不同消費群對產品來源地的關注度各有不同,例如有研究指,年輕一代對產品來源地相對不太關心,故企業應多花功夫研究目標客戶群的反應,以制訂應對方案;他建議企業可以借助香港獨特的文化背景,按目標客戶的喜好,建立品牌故事。江浩榗以他的公司為例,指其產品雖然並非在本地生產,但顧客更看重香港的設計和管理模式。

 面對環球市場萎縮,專家們認為中國內銷市場和東盟將是香港品牌的出路。鄧子龍指,研究顯示中國人最喜歡購買由中國製造的產品,全國各地當中,他認為內地消費者對香港產品最有信心,香港品牌在打入內地市場絕對有優勢。

 畢堅文指BUD專項基金的適用範圍已增至20個國家及地區,過去一年申請數字急升,反映企業要發展多元市場的需求殷切,但他提醒,每個市場的文化及需求各有不同,企業應先聚焦發展幾個市場,而非一下子開拓多個市場。

 《論述縱橫》已上載至各大社交平台,公眾可點擊https://youtu.be/fZDUaQpbjU4(上集)及https://youtu.be/k9auEZ4AqBY(下集)觀看。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