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新編 經典再現
【專訪】過去一年,香港唱片業因為疫情近乎停擺,演唱會取消、卡拉OK暫汀業等,使本地唱片公司、歌手及幕後人員收入大減。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香港會宣布獲得政府「創意香港」撥款逾800萬元,推出「音樂永續2020」計劃,希望在疫情下推動本地音樂市場,為業界帶來工作機會。IFPI總裁馮添枝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計劃讓音樂人重編昔日的流行金曲,然後由唱片公司製作及發行,帶動業界創作之餘,也讓市民可憑音樂紓緩緊張的抗疫情緒。 記者:雲遜 攝影:馮瀚文
馮添枝指出,香港唱片業在80、90年代最為風光,歌手唱片大賣,演唱會場數屢破紀錄,但因2000年起互聯網興起,令業界產生重大變化:「互聯網興起後衍生網上非法、未經授權分享歌曲,導致唱片銷量崩潰式下滑。雖然後來發展出網上付費購買歌曲或唱片的營運模式,但整個唱片業界的經營策略因而起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在90年代之前,唱片公司栽培歌手,會以音樂為主導,注重歌曲的類型及歌手風格,但在互聯網衝擊下,唱片公司必須改為全方位打造歌手,包括接拍劇集、電影、廣告、為品牌擔任代言人等,只有等歌手累積知名度之後,才能訂立開演唱會的終極目標。他透露這種模式經多年發展,在2010年後,香港不同規模的唱片公司,每年約六成至九成的收入須依靠舉行演唱會來賺取。
為業界自僱人士提供資助
疫情爆發後,所有表演場地暫停演出,唱片公司失去收入,去年政府推行「保就業」計劃,馮添枝透露,唱片公司很多基層員工,甚至是唱片監製均是自僱人士,因而無法受惠。即使政府在推行第二輪「保就業」計劃時,對自僱人士提供資助,但對唱片從業員亦幫助不大。他指出在此環境下,IFPI向「創意香港」提出「音樂永續2020」計劃,希望帶動市場運作:「此計劃有三個目的,一是可以為唱片業員工提供工作機會,二是讓創意不會停頓下來,最後是令香港樂迷可欣賞到重新編曲的經典。計劃於去年5月提出,9月獲當局批出逾800萬元資助,現在已開始進行。」馮氏補充,計劃只會資助唱片業界的自僱人士,因唱片公司有「保就業」幫助,歌手則有版稅收入,自僱人士才是最需要幫助的一群:「由合資格的唱片公司提出申請,成功申請者每首歌曲的錄音預算上限為港幣68000元,其中不少於80%的資助金額須用於僱用至少6名外判音樂製作人員,以錄製及發行有關歌曲。這樣安排能補助業內的自僱人士,亦可減低唱片公司的製作費,達到雙贏局面。」
重編經典意義重大
計劃旨在推動創意,為何不選擇創作新歌,而是重編經典金曲?馮添枝解釋:「唱片公司每個月都會製作新歌,但推出100首新歌,可能只得一半有機會受樂迷歡迎,甚至只得一、兩首會大熱。計劃資助金額達800萬元,可資助製作逾100首歌曲,如果全資助製作新歌,成功率不高,意義及經濟效益不大。於是選定為重編經典金曲,標準是在過去40年流行的中文歌曲中,選一首重新編曲製作。計劃歡迎原唱者再唱,不過最希望是新一代歌手翻唱,讓他們領略金曲大熱的元素,重新編曲是讓製作人學習以往成功的經驗,達到新舊融合的理念,讓音樂永續。」自去年9月計劃起動後,已有55間唱片公司參加,共收取逾180首歌曲申請,最終獲批113首,馮氏坦言:「反應較預期好,有近100位歌星參與翻唱,為業界自僱人士提供800多份工作。部分歌曲已在網上發布,稍後或集結成唱碟,陸續發行。」
北望內地市場
最近多了歌手舉行網上演唱會,維持曝光,馮添枝認為,網上演唱會應是由唱片公司墊支啟動:「用互聯網的宣傳方式十分『燒錢』,所以香港這麼小的市場,很難收回成本,幸好業界可與內地龐大市場合作。」內地音樂市場無疑龐大,但競爭也很大,唱片業能否成功和內地市場接軌、融合,馮添枝認為還是要取決於音樂質素:「唱片業賣的不是數量,而是品質,歌曲要引起共鳴才算成功。不少內地樂迷都是聽香港流行金曲成長,今次計劃採用金曲重編,就是希望可以更容易引起內地樂迷留意,增加歌手的曝光率。只要音樂能打動人心,就會有知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