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育新機 開新局 成都:「人民城市」的幸福樣本
2021-03-08 03:12    香港商报
 

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時期,成都不僅在綜合實力、發展潛力、全球位勢、治理水平等方面實現歷史性躍升,且從城市能級上看,亦從「區域中心城市」邁入「國家中心城市」。

於成都而言,「十三五」圓滿收官,如今正在等待一次新的飛躍。站在「十四五」開局新起點,成都錨定下一個5年及15年發展目標:力爭到2025年,全國重要的經濟、科技、金融、文創、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核心功能邁上新台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形成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的戰略支撐,基本形成「大都市區-區域城市-功能區-新型社區」四級空間體系和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形態,初步建成國家向西向南開放門戶樞紐城市,成為「人民城市」的幸福樣本。

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隨着「新的篇章」開啟,成都迎來了城市發展的無限機遇,成都的潛力,正在快速迸發。

成渝經濟圈「升極」 多重機遇疊加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一年時間,唱好「雙城記」,建設經濟圈,成渝越走越近。中歐班列(成渝)號的鳴笛聲,劃破成渝兩地的天空,共同搭起了西部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平台;從兩江新區到天府新區,率先打破的行政區劃壁壘,快速集聚的新興產業,讓中國經濟第四極成為可能……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台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成渝地區處處激盪着發展的不竭動力。

翻開成都市「十四五」規劃藍圖,高規格、高賦能科學規劃發展路徑,隨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過程中,高端產業快速布局、建立高度融合的產業鏈被提上新高度,成渝地區成為頗受資本市場認可的經濟圈,從側面印證了其發展實力和未來潛力。

2021年,成都將唱好「雙城記」作為了開局之年的四件大事之一來抓,明確提出今年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形成成渝相向發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區域錯位發展、「兩區一城」協同發展的四個新格局,全面提升成都都市圈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預計將實施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兩區一城」協同發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等重點項目459個,年度計劃投資1700.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2月,成渝地區再次迎來高光時刻。一份國家級重磅文件的發布,讓這裏首次正式升「極」。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成渝雙城經濟圈首次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並列,成為重要「一極」。這也意味着,成渝地區作為中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內陸極」,未來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一系列的行動計劃,也吸引了海內外投資者的目光。「成渝兩地在經濟上有很強的互補性,兩地可重點發展醫療、教育、物流、新能源等領域。」香港重慶總會主席馬浩文說,香港已成為成渝兩地最大的外資來源,重要的交易夥伴和「走出去」的視窗橋樑,在兩地的對外開放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成渝和港澳合作要更好地融入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聯動發展,共用科研新資源,積極開展旅遊與人文交流。

德勤中國華西區副主管合夥人張鵬關注數字化轉型。在他看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跨區域數據的有序、多渠道流動在協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建立有效數據流動機制,將提升區域發展效率。

對此,張鵬建議通過應用創新數據信息技術、探索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完善多渠道數據流動方案等方式,進一步擴展數據流動的合規方法,打造新時代「信息高鐵」。這將增強川渝地區開展跨境貿易的競爭力,並吸引更多港資、外資青睞,從而進一步深化川港合作。

科技創新 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2020年12月30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成都分院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成都金牛區。這是該研究院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區設分院。隨着這一「科研國家隊」的落地,將引入更多高端研發、生產、試驗和服務資源,吸引更多高精尖科研技術人才集聚。

5年為軸,科技創新正在成為成都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回看「十三五」成績單,成都科技創新交出了圓滿的答卷。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加快建設,實現13年來國家重點實驗室「零增長」突破;越來越多的高質量創新主體在成都湧現,2020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900餘家,增幅超過40%,總數有望突破6100家;4所高校入選國家職務科技成果改革試點;引導150餘名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在蓉創業和開展科技服務,超過30名獲國家、省、市創新創業大賽的青年科技人才在蓉落戶創業。

成績的背後,彰顯的是成都科技創新的強勁實力和巨大的吸引力。「成都作為西部中心城市,不僅可以有效輻射內陸地區,同時,集聚了大批優秀企業和人才,可以提供良好的本地人才支撐。更為重要的是,成都一直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簡稱:城研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副院長馮灝直言,成都是一個很有「人氣」的城市,對成都充滿感情。

目前,城研院已建立了互動媒體電算應用中心、虛擬現實技術創新應用中心、動物健康研究中心、先進氣流組織實驗室、區塊鏈與商務創新中心等多個創新研究平台,並與企業合作建立2個企業實驗室--晶準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和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聯合實驗室。

「這是成都、香港兩方緊密合作的成果。」馮灝表示,依託成都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環境,城研院作為城大繼深圳後在內地設立的第二個研究院,以承接城大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成果轉化為主,兼顧科學研究。目前,城研院已建立起國際產學研創新平台,成為蓉港科技合作當仁不讓的「橋頭堡」。

在馮灝看來,隨着成都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中心,蓉港科技合作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成都大科學裝置快速布局、日益優化的科技創新環境將進一步吸引粵港澳大灣區及國際一流高層次人才來蓉,不僅將推動科學研究合作,還將加快知識產權落地與轉化。」

融入「雙循環」 加快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隨着2021年春節小長假收官,全國多地陸續曬出旅遊「成績單」。截至2月20日,全國共有包括成都、杭州、重慶、武漢、北京、鄭州在內的21個主要城市公布了假期接待遊客人次和旅遊收入。

當中,成都表現強勁,遊客數量達1447.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27.6億元。這在全國城市中實現兩個「唯一」:遊客數量唯一破千萬人次和旅遊收入唯一破百億元。

這兩個「唯一」把成都的消費活力、實力以及潛力體現得淋灕盡致。

在構建雙循環格局的過程中,消費對於各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多個城市公布「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其共同的目標。

成都也不例外,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以品質體驗為導向的消費中心」,「全面推動場景營造、業態創新和品牌集聚」,「壯大綠色消費、數字消費、定製消費等新興消費」,「積極培育與國際接軌的高端商品消費鏈和商業集群」,這些關鍵詞,勾勒出成都在新格局下消費進階升級的清晰思路。

要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更多要發揮雙循環的平台功能,既要通過巨大國內市場的引力,吸引全球消費創新資源進入國內,同時要將中國品牌和優質的產品推向世界。

要吸引全球消費新資源引入國內,將優質品牌推向世界,就不得不提到香港。

國際金融中心、購物天堂、美食之都……諸多閃亮的城市名片,早已讓它成為消費型城市的典型代表。目前,國家「雙循環」戰略,香港正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一方面,可聚焦內地市場商機,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另一方面,可進一步強化在國際循環中的「中介人」角色,促進內地與全球更好的交流合作。

「蓉港兩座城市都有時尚之都的優雅氣質和休閒之都的獨特韻味,兩地人文相親、經濟相融,合作空間非常大。」香港新鴻泰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娟對蓉港合作期待滿滿。

同樣,看好成都市場的還有來自日本的企業。擁有知名清酒品牌「獺祭」代理權的尚清禾,已註冊了成都尚清禾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三井物產(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成立了成都事務所,目前該公司代理的部分清酒品牌已經進入成都伊籐洋華堂、伊勢丹以及成都部分餐廳。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成都事務所所長田中一誠說,中國的西部市場對日企充滿吸引力,而在他們看來,成都是進入中國西南市場的重要一站。

「最具幸福感城市」12連冠,《新時尚之都指數報告》綜合實力排名第一; 2020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國第三……成都,這座「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消費引領比較優勢更加凸顯。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岳昕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