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創新瀋陽 為全面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2021-03-10 02:27    香港商报
 

  創新瀋陽

 為全面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新舊動能轉換發動機 新經濟發展示範區

 從肩負國家重大工程,到突破國內外關鍵技術空白;從培育多層次、分階段、遞進式創新體系,到開放合作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創新瀋陽,正成為這一老工業基地的全新名片,也正在為區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強大動力。過去五年,遼寧瀋陽全市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增加,R&D經費投入強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十二五」末期的6.2倍、年均增長45%、總數達2560家。

 到2020年,全市各類創新平台達到1167個,新型研發機構達到32家,高端裝備製造業產值佔比、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比、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比持續提升。未來,瀋陽將以瀋陽高新區、瀋陽經開區、輝山經開區三大國家級園區為支撐,全力打造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動機、新經濟發展的示範區。文/ 王藝橋

 瀋陽「智造」突破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海斗一號」全海深無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嫦娥五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索之旅……過去一年,一系列重大國家工程中都閃耀着瀋陽智慧。中科院金屬所、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瀋陽航天新光集團、瀋陽鑄造研究所等多家駐瀋科研機構、企業創新主體,或主持或參與研製了這些重大工程的各類核心零部件,使瀋陽「智造」始終與國家科技創新同頻共振。

 「十三五」期間,瀋陽市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顯著。全市累計獲科技獎勵598項,其中國家級52項、省級546項,在2020年初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共有14個項目獲獎,為歷年最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穩步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速14.8%,2020年達到303.93億元,佔全省47%,較「十二五」末期翻一番。

 近年來,瀋陽市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2020年,緊密圍繞重點產業鏈創新方向,瀋陽組織全市93家創新主體實施107項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攻關項目,研發總投入超過10.09億元。其中,新一代PECVD、翻譯雲平台、伺服電機、油紙電容套管國產化等新產品、關鍵技術及核心工藝取得突破,AGT-110 重型燃機總裝下線,130萬噸裂解氣壓縮機組試車成功,「奮鬥者號」創造萬米深潛紀錄,打造了一批領軍企業和標誌產品,切實將科技創新落實到產業發展上。

 特別是在2020年抗疫的特殊年份裏,科技創新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撐。瀋陽市創新建立了高校院所、科技企業、新型研發機構高效協同的科技攻關體系,快速組織實施市級25項、省級26項應急科研攻關專項,在藥物、設備、檢測試劑等領域取得一批務實管用成果,已實現研發新技術、新工藝51項,開發無創呼吸機等新產品20個,申請專利32項,形成行業標準2項,完成研發投入達4884萬元,帶動相關企業實現新增產值超過5億元,為疫情防控貢獻強大科研力量。

 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瀋陽市持續強化源頭技術創新,並將2021年定為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年,制定《瀋陽市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工作方案》,構架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新格局,打造產業集成創新平台鏈條,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體系,全力在科技創新平台的體系建設、功能提升、效能溢出等方面實現突破,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供平台保障。

 數字瀋陽催生新發展動能

 近年來,瀋陽市將數字化發展作為對接國家和遼寧省重大戰略部署的關鍵舉措,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建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努力為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高新技術企業雲集的鐵西區,數字創新已成為此間「智造+創新」的特色路徑。過去一年,以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遼寧分院、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遼寧分中心、SAP創新賦能中心、阿里工業雲創新中心等「國字號」重大創新平台落地為契機,鐵西區強化工業互聯網、雲平台建設,支持機床集團等6戶企業建設二級標識解析節點,確保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台投入使用,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新動能的崛起,背後更需要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來支撐。依託鐵西產業數字化場景資源優勢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2020年鐵西區加快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和智能生產線,為傳統產業創新發展、數字化轉型賦能。今年,這裏將新建智能車間10個,儲備智能升級項目100個、首台(套)項目50個,完成三一燈塔工廠等50戶企業數字化改造。同時推動中德園「工業互聯網+5G」融合示範區建設,打造中德園數字孿生產業園區、遼寧智能交通與智能駕駛產業基地。

 鐵西區已成為數字瀋陽加速布局的區域縮影。近年來,瀋陽搶抓數字經濟戰略機遇,加快布局數字生態,以數字賦能壯大新增長極。去年以來,瀋陽數字經濟形態培育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開通5G基站7321個,開發應用場景128個;成功舉辦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遼寧分院、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遼寧分中心同步掛牌;新松VR產業研究院開工建設,光大特斯聯AI CITY項目落戶。

 就在今年2月,瀋陽出台了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培育儲備庫的相關政策,指出經培育並認定的企業將在人才引進等方面得到優先支持。下一步,瀋陽將着力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核心,以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為保障,充分發揮全市產業數字化場景資源優勢和數字產業化數據資源優勢,做好場景資源和數據資源開放,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數字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2021年,瀋陽將堅持「重點突破、多點協同」,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推動數字瀋陽跨越發展、高質量發展。將新建5G基站6000個以上,推動華晨寶馬、新松機器人等「5G+工業互聯網」示範工廠建設。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擴大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應用規模,籌建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和創新展示中心。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深入開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創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同時,充分發揮數字政府的建設引領作用,帶動數字社會建設。

 體系建設激發創新主體規模持續壯大

 在全省率先試行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探索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科研環境,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在體制機制改革和組織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得益於體系制度創新,瀋陽市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到2020年底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已達2560家,較2019年增加724家,同比增長39.43%,持續在東北地區領跑。科技型中小企業註冊數量達4559家,新增註冊企業1489家,同比增長48.50%,佔全省總數的70.56%。

 遵循科技型企業成長規律,瀋陽市構建起了多層次、分階段、遞進式的創新培育體系,切實提升創新能力。過去一年,瀋陽市在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政策體系、優化創新環境、強化服務指導等多領域取得進展,創新主體進入穩定增長期。政策上,制定了「三年行動方案」,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集中實施了12個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行動,推動新興和特色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出台了關於推動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搭建產業技術創新平台和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新增11家新型研發機構,總數達到32家。推進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省雛鷹企業達776家,省瞪羚獨角獸企業達88家,同比增長83.33%。

 以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於去年落戶此間為標誌,瀋陽市持續擴大推進科技合作交流,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過去一年,瀋陽國際科技合作平台成功搭建,並發布了重點信息473項,成功對接17家海外科技機構,服務瀋陽市300餘家創新主體。引進了15個國家的79名高層次專家開展36個科技合作項目,實現技術突破77項。同時推行外國高端人才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服務便利化,成功舉辦「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第三屆眼科大會」等8項重大科技交流活動,吸引包括諾貝爾獎獲獎者、兩院院士等400餘名高端專家來瀋「內行碰撞」,舉辦各類活動29場,推介成果及需求369項,簽約項目29個,簽約金額2.66億元。

 下一步,瀋陽市還將注重推進科技開放合作,強化「引進來、走出去」,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讓城市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叫響「創新瀋陽」,讓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成為社會風尚,為瀋陽轉型發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撐。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