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鑪峰遠眺】須反思香港房屋政策
2021-04-15 01:23    香港商报
 

  周八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香港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解決香港住房問題難度很大,但總要有開始的時候」。

  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首位行政長官、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最近分別表示,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須力解決房屋問題。

  特區現屆政府和上屆政府均以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為施政重中之重,卻為何至今私人市場樓價依舊高企不降,輪候公屋年期愈來愈長?其中所涉及的因素固然複雜,但是,政府必須反思政策。

  首先,必須弄明白政府的土地和房屋政策目標究竟是什麼?是平抑私人市場高樓價?是幫助大多數香港居民實現做業主的願望?

  第三屆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2010年曾於媒體發表文章《「居有其所」是目標,居屋是唯一途徑?》,認為政府的職責不是增加居屋以滿足盡可能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做業主,而是「旨在讓樓市回復到一個健康平穩發展的狀況,那才是市民的基本利益所在」。但是,政府應當採取怎樣的政策來「讓樓市回復到一個健康平穩發展的狀況」?第三屆政府交了白卷。

  第四屆政府施行「辣招」即提高相關稅費,以遏制需求來壓抑樓價,但效果不彰,樓價繼續上升。第四任行政長官及相關問責官員花很大精力增加土地供應,但進展不明顯,土地依然嚴重短缺。需要檢討,是政策力度和行政力度或效率不足?抑或還有其他原因?

  現任行政長官甫就任便宣布推行置業主導的房屋政策,並成立專責小組全面審視土地問題。還提出「明日大嶼願景」、擬大規模填海造地建設新市鎮,同時延續上屆政府「辣招」遏制需求的做法。但同樣不見效。是「黑色暴亂」和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干擾所致?抑或政策本身存在不足?

  現屆和上屆政府的土地和房屋政策有一個共同的缺失,都不敢動大地產商的「奶酪」。現屆政府打算施行「空置稅」促使大地產商出售或出租物業。鑑於經濟衰退和社會不同意見,已被政府撤銷。

  解決住屋問題從劏房開始

  根本解決土地問題,必須各種方法都使用。根本解決房屋問題,不能只是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和抑制私人市場需求,而是必須同時促使大地產商加快房屋供應;也不能過於強調置業主導,而是必須同時為無力置業者提供適當的租住居所,以及改善某些群體的居住條件。

  香港的劏房問題愈益惡化。現屆政府委任的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3月31日向政府提交報告稱,小組委託研究機構進行調查,本港逾22.6萬人居於劏房,住戶數目共約11萬戶。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的職責是研究管制劏房租金的可行性。其實,我一再說過,特區政府完全可以也完全應當優先改善劏房、籠屋等租住家庭或個人的居住條件。現屆政府已提出向私人酒店借房以作為該類家庭或個人的過渡性居所,但是,計劃實施緩慢,更重要的是,對於能否向這類居民都提供過渡居所,以及這類居民何時能入住公屋等相關問題,均沒有答案。

  中信泰富經濟研究部梁曉最近撰寫《養老院人均居住面積6.5平方米,監獄單人囚室7平方米》尖銳地指出,2020年7月,香港養老院開始爆發新冠疫情,到10月19日已確診2102宗,涉及19家養老院,其中29人死亡。養老院確診患者的死亡率高達28%。養老院緣何成為「疫情重災區」?除了護理人員素質、人員配置比例、初期對外來探訪人員管理寬鬆等因素外,養老院地方狹小,人均居住面積小,是一個關鍵原因。

  不無諷刺的是,香港囚犯寢所的面積標準,單人囚室(內置廁所及其他設施)為7平方米,集體倉為人均4.6平方米。赤柱、荔枝角、石壁等院所均為高度設防監獄,以7平方米的單人囚室為主。

  我相信,梁曉不是主張減少囚犯的居住面積,而是要求政府改善養老院老人的居住條件。近幾年,政府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疫情揭露仍不夠。

  香港長期標榜「小政府」。但是,面對土地房屋等問題愈益嚴重,政府必須轉變觀念和作風。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蔣璐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