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通過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選舉委員會將由五個界別共1500人組成,立法會議席增加至90個,通過選舉委員會選舉、功能團體選舉、分區直接選舉三種方式產生。此次完善將大大增加均衡參與及更多愛國者貢獻香港。筆者期望將來新的選舉委員會及立法會中也有58萬名殘障人士的代表參與其中,共同貢獻香港和國家。
上世紀六十年代有一套美國電視劇Ironside,港譯「無敵鐵探長」,由Raymond Burr扮演坐輪椅的艾朗西探長,憑他的經驗和智慧屢破奇案,此電視劇拍攝的手法並不以殘障人士悲情為角度,卻從他們能力出發。筆者認為現時香港社會應更正面去看殘疾人士,多從他們個人才幹及鼓勵出發,讓他們在社會上更能代表自己。其實從一些歐美議會或政府,不難發現有不少殘障人士身居要職及擔當議會工作,可惜在香港絕無僅有。現時殘障人士的服務需求多倚賴某一些專業團體作評估及發言,而在議會上更缺乏殘障人士自身的發聲,往往靠某些功能界別代表,殘障人士只能依附順從,他們的真正需求是否能全面地表達也是疑問。
立法會本應是制訂民生政策和法例的地方,以往卻因為太多政治鬥爭,將很多民生福利問題都拋諸腦後。立法會專業界別往往側重從其專業角度去了解殘障人士,未必能窺探全貌;加上專業團體的自身利益考慮,殘障人士的服務及就業議題總離不開福利模式的思維,認定他們是一群可憐的弱勢群組。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殘障人士需要專業界別還是專業團體需要殘障人士?
香港現約有58萬殘疾人士,殘障人士就業率普遍較低,很多的殘障人士,因找不到工作而被迫墮入福利網中,過着倚賴別人的生活,也不能貢獻社會。根據2013年香港殘疾人士貧窮情況報告,本港殘障人士的貧窮率高達45.3%,比整體貧窮率19.9%高出一倍。他們貧窮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工作,以至需依靠社會保障援助,而他們失業率亦較一般人高出約50%。
從數據來看,香港人口在過去40年,由1978年的467萬增至2018年的744萬。人口雖然不斷增加,但卻同時急速高齡化及勞動力不斷下降。勞動人口增長乃是推動地區整體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過去20年,本港3.3%的經濟增長中約1%便源自勞動人口增長,所以當勞動人口下降成為定局時,對香港長遠的經濟必成一大隱憂,亦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所以如何善用勞動人口及增加香港勞動力將對未來的經濟發展至為重要。
所以我們認為立法會中應讓殘障人士有自己的代表,不用假手於別人。使他們的需要能真正地反映於議會中,讓這58萬人有更多適切的政策和服務支持,包括教育(提供可預備在職場的訓練)、社會服務(個人心理質素輔導)、創新科技(科技設備的配合)及至經濟及稅制(稅務優惠及配額)的互相配合,讓他們可以發揮所長並同時增加整體香港勞動力,從而貢獻社會。(葉湛溪、趙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