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玉皇大帝禪位傳說真假剖析(二)
2021-05-14 00:13    香港商报
 

 上回提到,自民初起,全國各地鸞台就陸續降筆誥示,關帝已於公元一九二四年甲子登任玉皇大帝。玉帝換人,這可是天大地大之事,絕不容輕忽。為了驗證其中真假,我們特別收錄有十篇相關的鸞書聖訓,以做分析探討。既然是鸞書,那就要先了解鸞書是怎麼產生的,何謂鸞與扶鸞、飛鸞?這些問題就讓我們以嚴謹審慎的態度來研究剖析吧!

 三、鸞之意義和扶鸞的由來探討

 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鸞」是一種五彩神鳥,「赤身之精,鳳凰之佐,雞身赤毛,色備五彩,鳴中五音,出生於女狀(床)山」,牠一出現,天下就會安寧。所以「鸞」可稱是安寧吉祥的象徵,也是向人間傳達聖諭的神鳥。而鸞筆之由來,乃神農氏時,東方木公一?化青鸞一隻,瑤池金母命其下凡度世,被鴻鈞老祖收為腳力,因神鸞靈通無比,卻每每洩漏天機而違反天律,故被老祖收回,從此之後,世人無法得知天命。因而,虔誠祈求上天垂降聖諭,蒙神示可擇開叉桃枝,形如鸞鳥雙翼者,嘴部銜接柳枝一截而成鸞筆,禱神降靈自可通靈飛鸞。

 鸞台乃肇始於春秋時期,當時王命不興,五霸爭強,戰爭不絕,乃由文林學府設想辦理鸞務,引渡迷民,匡正世俗,此為神道設教之始。迨至東漢明帝永平年間(約公元五八年~七四年),文昌帝君轉生為第十七世為士大夫身,忠君護國,保邦愛民,體聖人以神道而設教。力倡飛鸞於梓潼「迴鸞?」一通天壇。取香木雕刻一鸞鳥,口含木筆,用絲線懸於中樑間。下設案桌,鋪上紙張,堂上懸掛黃帝、老子、孔子畫像。然後於香案前,焚香禮請,念咒誦經,如誦《黃庭經》等。虔誠禱告,少頃,道祖神靈降臨,鸞筆自動飛舞,如鳥翱翔其間,頃刻降詩文於紙上,是謂「鸞章」,亦稱「鸞文」或「聖藻」。讓人知道,無形中確有神明存在,求之必應,感而遂通,是神靈飛鸞著經立說救劫之源也。此鸞鳥傳靈神功,演化為扶鸞闡教,遂為後世扶鸞(乩)之張本。

 四、認識鸞書

 目前坊間有許多熟悉的經典,其實都是扶鸞產生的,如《桃園明聖經》、《覺世真經》、《忠義經》、《玉皇普度尊經》、《洞冥寶記》、《太上感應篇》、《太上清靜經》、《太上無極混元真經》、《玉皇心印妙經》、《地母真經》、《文昌帝君陰騭文》、《司命灶君真經》、《南斗星君延壽真經》、《北斗星君賜福真經》等不下千部。若真經自然會流傳久遠,如偽經必然很快會被淘汰。

 五、南朝之後,名臣和大文史學家認同扶鸞的記載:

 扶鸞的記載,最早見於南朝劉宋南平郡公劉敬叔之《異苑》。到了宋代鸞台降筆的已不限於神仙,也可能是古代名人。如南宋名臣,龍圖閣學士洪邁之《夷堅三志》寫有召迎紫姑之法:「以箕插筆,使兩人扶之,或書字於沙中。」爾後,扶箕漸成文人閒暇之要務。明清時「紫姑卜信仰」極為普遍,盛行於士大夫之間。明朝工部主事葉紹袁於崇禎八年六月曾為亡女葉小鸞招魂,當時禮部尚書也是文學大家錢謙益亦在現場,事後錢謙益還記錄小鸞「矢口而答,皆六朝駢儷之語」。又清初詩人方文的《嵞山集續集徐杭游草》附有潘江《和方文降乩詩》。還有明末清初一代奇人金聖歎,除了文藝活動外,扶乩更是其所擅長,也被錢謙益認可肯定。清朝禮部尚書兼《四庫全書》總編纂修官紀昀(字曉嵐)之《閱微草堂筆記》記載扶乩之事不下百次,作者紀昀本人亦深信不已。與紀昀同時代的江南才子袁枚,其書《子不語》中多篇更取自於扶乩文。如其中一篇〈關神下乩〉,記敘了關聖帝君藉由乩筆以幽默的口吻,責備士人不夠盡忠的故事。

 上述有南朝劉敬叔,南宋洪邁,和明朝葉紹袁,明末禮部尚書錢謙益,明末大詩人方文,一代奇人金聖歎,和清朝禮部尚書紀曉嵐,清朝江南才子袁枚等多位名臣大文學家都相信扶乩之事,由此可見扶鸞、扶乩絕不可等閒視之,必然有其意義和討論價值,詳情待下回分解。(待續下星期五)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院長 黃國彰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黃逸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