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恰同學少年:最年輕的東營 更澎湃的脈動
2021-05-22 01:50    香港商报
 

 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山東省東營市,素有「共和國最年輕城市」之稱。1983年10月建市的東營,也因其獨特的「出身」,自始以來,工商業思維便成為其最重要的城市性格:全國重要的石油產地,眾多上下游產業在此做大做強。

 38歲的東營,也是一座活力之城:只有5個區縣的東營,擁有7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國家級的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東營綜合保稅區,其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地級市第23位。

 與此同時,奔流千里從此入海的「母親河」還賦予了東營秀麗溫婉的氣質:41個民族在此共享繁華盛世,台港澳企業在此茁壯發展,黃河灘區中向海而歌的珍奇異獸也在向世界展示着黃河三角洲和諧的生態環境。

 「黃河入海,我們回家。」這不僅是一句文旅廣告語,如果細看這座最年輕的城市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便不難發現其正以風華正茂、銳意進取的姿態擁抱海內外有識之士,恰同學少年!

 朝氣:石化沃土催生新「勢力」

 因油而生、因油而興。

 1983年建市的東營是中石化勝利油田、中海油渤海墾利油田的主產區,境內集中了勝利油田85%的產量和80%的石油地質儲量。同時,東營境內土地、礦產、生物、海洋等資源富集,岩鹽資源儲量1097億噸,滷水儲量11.89億立方米,地熱水儲量3447億立方米,海岸線長413公里,灘塗和淺海近6000平方公里。

 2020年東營實現GDP 2981.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6.56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678.53億元,增長4.6%;第三產業增加值1146.10億元,增長2.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3:56.3:38.4。

 以傳統石化起家的東營,擁有雄厚的化工相關產業基礎。在新舊動能轉換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個國家級戰略疊加影響下,東營表現出了面向高端化工等「四新」經濟蓬勃發展的活力。

 東營錨定高質量,聚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一產業一平台一基金一團隊」創新格局基本形成,着力改造提升石化、石油裝備、橡膠輪胎等優勢傳統產業,加快培育壯大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初步構建起具有東營特色和持續競爭力的「5+2+2」產業體系。

 去年一年,東營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高端化工產業、高端裝備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27.0%、12.1%、9.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34.2%,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7.1%,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7%,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四新」經濟投資佔比45.0%,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

 重商:優質營商環境「虹吸」頂級資源

 勝利油田50多年的開發建設,在這裏留下了豐富的石油工業景觀和精神文化財富。於是,這座「共和國最年輕的城市」自建市以來,工商業思維便成為其最明顯的城市性格特徵,這種親商重工的氛圍也體現在東營近年來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上。

 東營作為銜接環渤海地區與黃河流域的重要戰略節點,是山東半島城市群重要沿海港口城市和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城市,是黃河流域重要出海通道,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

 隨着周邊中心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及一體化發展進程加快,東營也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為了搶抓優越地理環境帶來的發展窗口,東營在營商環境優化上下足了功夫。

 東營市近年來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窗受理、一次辦好、一網通辦」全面提速提效。在全省較早謀劃、率先完成省級以上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任務,實現「瘦身強體」、回歸本位。

 在推進流程再造方面,東營建立「1+12+N」流程再造制度體系。全面完成「市縣同權」改革,新下放市級行政許可事項145項。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六簡審批」,開通了「掌上通」、「外事通」,完成8個行業「一業一證」改革省級試點並推廣到20個行業,辦理環節、材料和時限均壓減70%以上。企業開辦實現1個工作日內辦結,在全省率先推出企業開辦「政府免單服務」,與省會經濟圈6市和濟寧市實現企業開辦「異地可辦」。

 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為東營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項目。去年全年,東營新簽約項目323個、總投資2667億元,新引進央企國企36家、世界500強16家、中國500強12家,內資到位資金610.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2%。出台「人才新政」23條,組建東營市人才發展集團,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261人(個),引進高校畢業生2.1萬人,其中「雙一流」高效畢業生556人。

 台商:在東營如家人般被關照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極,去年,外資在東營實現了驚人增長:2020年,東營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4家,合同外資16.58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4.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2.5%。

 在東營使用的外資方中,台商一直以來扮演着重要角色。

 東營市台商協會會長翁志堯2004年到東營創業,作為「台商二代」的他,這一呆便是17年。

 「因為當地政府的協調和支持,我們當年項目開發進展速度很快,從註冊公司到施工,僅僅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這讓我感受到當地政府辦事的高效率。並且當地政府重承諾、守誠信,這點也讓我很安心。」翁志堯說。

 東營境內有二十餘家台商,分布於餐飲、國際貿易、石油化工、地產、輪胎、精細化工、精密鑄造、畜牧業等行業,「每個月我們都會不定期會面,東營市各個部門都有專人與我們協會對接,可以及時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東營市統戰部也會及時把一些有利於台商的政策宣導給我們。」

 除了省市各級優惠政策及時到位外,翁志堯表示,在統戰部的積極協調下,諸多細節處,在東營的台商也能深切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疫情期間,東營市為我們爭取了第一批註射疫苗的機會,讓我們感覺到家人般的待遇。」

 翁志堯表示,得益於當地政府及統戰部門的幫扶,從2008年的經濟危機到新冠疫情,當地台企無一倒閉。

 目前,在東營的台港澳僑資企業有181家,近三年纍計新上項目、追加投資92.1億元,米德新型PET芯材生產項目、佳美500萬條/年高性能綠色環保智能製造子午胎項目、中燃寶港液化烴庫區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在東營落地發展。立於「十四五」之初,東營正以自身優勢,在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新材料、生物醫藥、文化旅遊、現代高效農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全方位拓展和深化與台港澳僑的經貿合作,開啟互惠共進、合作共贏的嶄新篇章。

 希望:因為年輕 充滿無限可能

 5月19日,台港澳僑知名人士東營行暨重點項目洽談會順利舉行。

 會上,東營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必昌在致辭中用「生態之城」「開放之城」「希望之城」介紹這座城市,他表示,從元末明初的大移民到20世紀60年代的勝利油田大會戰,再到1983年東營市成立,不同時代和地域的移民相互融合、包容共生,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匯聚於此、創新創業。

 因為年輕,東營充滿無限希望。

 目前,東營各類生產要素供應充足,尚有未利用土地303萬畝,是東部沿海後備土地資源最多、開發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着重提升創新氛圍東營,擁有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等3個國家級平台和7個省級開發區,建有高端石化、稀土催化等5個國家級研發機構和山東石油化工學院、中國石油大學研究生院等高等院校,國家創新型城市創建也已提升日程。

 得益於良好的發展氛圍,東營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民營經濟活躍。目前,東營8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14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是全國煉油能力最大的地級市和全國重要的橡膠輪胎生產基地、石油裝備製造基地、高端納米級電子陶瓷材料生產基地、碳纖維材料生產基地。

 「我們尤其重視與台港澳僑的文化交流和商貿合作,出台了《關於促進東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主動對接舉辦了一系列招商懇談、文化交流、推介、簽約活動,與台港澳僑眾多優質企業、商會協會、高端人才團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陳必昌在會上說。

 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備受各方關注和支持之「天時」,居自然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海陸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日臻完善之「地利」,擁政務服務便捷高效、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之「政通」,享城市開放包容、市民熱情好客之「人和」的東營,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投資高地、成本窪地、創業福地。

 會上,東營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聶建軍表示:「我們將以真誠的態度、完善的政策、優質的服務,為企業發展、項目落地提供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

 進取:母親河岸「恰同學少年」

 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奔流入海,擁有河海交匯、新生濕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遊資源的東營文旅發展得天獨厚。

 作為國際濕地城市的東營,擁有4580平方公里濕地面積,濕地率41.58%。

 其中,1530平方公里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擁有河海交匯、新生濕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遊資源,這裏已發現鳥類370種,丹頂鶴、東方白鸛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鳥類63種,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重要的中轉站、越冬棲息地、繁殖地,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有「鳥類國際機場」的美譽。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為東營市文化旅遊產業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東營市正在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樣板。

 對於未來的文旅開發,東營以一貫開放的姿態為資本入場提供優質要素。

 東營目前擁有的300多萬畝未利用土地,可承載國內龍頭文旅企業大型高端項目,發展自駕遊、兒童娛樂、休閒度假等中高端產品優勢明顯。同時,東營市出台了固定資產投資獎勵、國家A級旅遊景區評定獎勵、企業高管獎勵、基金支持等各種激勵政策,對重大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着力引進具有突破性、引爆性的文旅項目:東營發展旅遊業已經具備了工作基礎、資源優勢、經濟實力和社會環境。

 「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是近年來東營着力打造的城市形象宣傳語。如果細看這座最年輕城市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便不難發現其正以風華正茂、銳意進取的姿態擁抱海內外有識之士,共襄盛舉,恰同學少年!(譚永嬌)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劍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