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馮煒強報道: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於去年7月開始提供全球服務,產生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改變未來智能產業發展。團結香港基金邀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徐穎,以「北斗指引創新未來」主講,為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年觀眾闡述北斗系統的優質性能與發展前景。
研究員徐穎應邀主講
徐穎通過網絡視像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亦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氣象測報、救災減災等領域,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並稱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徐穎表示,與其他導航系統相比,北斗系統在定位精度、星座構型等方面表現更為出色。其中,北斗系統最大特色是獨創的「短報文通信」功能,徐穎亦經常以這個例子闡述北斗系統的優越性:一個人漂流到荒島,如果他使用GPS,只能知道自己的位置,無法尋求救援;如果他使用北斗系統,不但知道自己在哪裏,還可透過「短報文通信」功能向千里之外的人求救。
有無限可能和廣闊前景
目前,北斗系統的多元服務已廣泛進入中國大眾消費、經濟和民生領域,應用的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湧現,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隨北斗產業化應用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北斗的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帶來了更多機遇。
徐穎相信,北斗應用發展將有無限可能和廣闊前景,包括加強北斗系統與物聯網、無人駕駛、人工智能、5G通信、區塊鏈等戰略前沿技術的融合,推動北斗系統融入新基建,催生新業態、新產業。預計到「十四五」規劃末期,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總體產值將突破萬億元大關,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目前的四倍。
展望未來,國家將持續推進北斗應用與產業化發展,至2035年將建成以北斗系統為核心,更加廣泛、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系統,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市民日常生活,為全球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