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身赴京創業11年 港青拚出兩間茶餐廳
【香港商報訊】記者敖雷報道:香港青年區熙文,2009年時隻身一人來到北京創業,同人合夥開辦東南亞菜餐廳,現與妻子在北京通州開起兩間屬於自己的港式茶餐廳——「味道港港的」,打拚出了一份從小就熱愛的餐飲事業。阿文直言,自己是來到內地創業生活才改變了過往的一些刻板印象,近些年內地發展機遇甚多,從網購到直播等新鮮行業都催生了許多商機,希望有更多的香港朋友們能到內地發展。
父親鼓勵大膽「闖一闖」
2009年1月7日,25歲的區熙文一個人帶着滿滿一背包食材從香港九龍紅磡火車站登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11年後,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能想起第一次坐火車卧鋪,第一次看到黃河時的情景。在這個時候,他對內地的了解更多還停留在歷史課本中。
區熙文直言,當時做出到北京創業的決定尤為大膽,直接放棄了一份在香港五星級酒店的優渥工作。
2008年,香港的親戚告訴區熙文,有朋友想在北京開辦一間東南亞菜餐廳,有意請他來幫手。為此,他開始積極着手準備,在香港試吃各種東南亞菜,採購相應食材着手研究菜式,專程前往東南亞國家拜師學藝,回到香港後,他再不斷和親戚朋友試菜,直到大家滿意後,他終於做出了北上的決定。
阿文坦言,能做出這個決定與家裏的環境有很大關係。父親一輩兄弟姐妹多,家裏很窮,作為老大,父親十幾歲的時候就當上了航海員,在船上從事各種繁雜的工作,去過全球很多國家。「你還年輕,不管成功不成功,你可以重新再來一次。」他回憶起父親聽到他要去北京創業時所說,只要不犯法,出去打拚、闖一闖才能知道錢來得是那麼難。
創業初期多次想放棄
區熙文笑言,到北京創業完全是從零開始。那時候,他以為內地很落後,擔心買不到相應的食材,又怕坐飛機托運會影響食材,所以搭乘火車背上了滿滿一包原材料到北京。
區熙文說,「頭一年真的很痛苦,很多次想過放棄。」到北京後也是在不斷試菜,尋找各種原材料、合適的舖面。那時候的自己不僅完全不識講普通話,甚至與人交談都很難聽懂。人生地不熟,對北京開辦餐飲的各種要求也不了解,加上他是廚師出身,不善於經營管理,很多東西都要靠自己一點一滴去摸索出來。
開店的整個準備過程長達1年,也正是在那時,他和內地的人事物接觸漸漸多了起來,與裝修隊、供貨商等逐一溝通,曾經的刻板看法也因此迅速發生了轉變。
靈活經營渡過疫情
區熙文說,後來在一個偶然機遇下,有港人在北京順義開的一間茶餐廳向他拋出了新的工作機會。也正是因為這一次經歷,讓他萌發了做回最熟悉香港味道的想法。阿文告訴記者,因為初始資金很少,東南亞菜又必須選在繁華地段,他選擇在北京通州開起了自己第一間茶餐廳——「味道港港的」。
2020年1月,有意繼續擴大經營的區熙文,選中了位於通州一個文創園內的店舖。沒想到剛剛簽約,新冠肺炎疫情便暴發了。當時新店無法開工,老店也遭到了一定衝擊,但他並未因此解僱員工,而是與員工們一起努力想辦法應對。「點外賣送涼茶,增強抵抗力。」他說,老店還推出了帶無煙碳燒烤爐的燒烤套餐,利用內地便捷的物流即時配送也大受客人歡迎。由於應對方式得力,第二間新店在開業半年後生意就走上了正軌。
區熙文在京創業多年,與北京本地的妻子也在此結緣。他說,父母曾經兩次來北京,他帶着父母去了八達嶺長城、故宮、后海等地方,父母也很喜歡北京。
阿文覺得,北京的生活相較於香港要自由許多,累了的時候可以停下來。「我喜歡鹵煮炒肝、驢打滾,豆汁兒我也覺得挺好喝。」
成功秘訣在於堅持
談到在北京繼續發展的計劃,區熙文表示,北京的發展空間非常大,今年想嘗試再開一間新店,有意將「味道港港的」茶餐廳開進一家大型商場。這些年他在內地看到的發展機會真的很多,比如說網購、直播等,有很多新的空間可以給大家去發展。在這邊也結識了一些80後的香港青年人,他們做廣告、拍電影、做綜藝節目也都發展得不錯。
區熙文直言,從到北京直至現在,「堅持」兩個字他常常掛在嘴邊。他認為,很多事情如果不堅持就可能只差那麼一點點,又想着去做新的工作。他建議,除了堅持以外,有計劃來內地創業的香港朋友,應該真正掌握一門技術,「沒有技術去創業真的有難度。」
阿文坦言,以前在五星級酒店工作時接觸到的內地客人,令他對內地帶有一些刻板印象。不過,他通過在北京的創業、生活很快就發現,曾經遇到的那些事情根本無法代表十幾億人。在採訪中,他多次提到自己的觀點,「不在這裏工作生活的人,其實根本沒有發言權。」他表示,自己在內地工作生活不但很享受很自由,而且還見證了內地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以及不斷改善的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