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紅色基因 偉人故里 灣區樞紐 敢為人先 中山認定120餘個革命遺址 力推紅旅線路20條
2021-07-01 00:17    香港商报
 

 古城香山,文脈綿長;巍巍五桂,沉香馥郁;風雷激蕩,敢為人先。伶仃洋畔的廣東中山,不僅孕育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領袖楊殷、協助起草第一個全國農民協會章程的蕭一平等革命先烈,也留下了珠江縱隊革命遺址等紅色遺蹟。截至目前,通過整合本土紅色資源,中山精心打造「紅色記憶」旅遊線路近20條,認定超120個革命遺址及其他遺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文地標。黃鳳鳴 曾毅峰

 風雷激蕩立潮頭 外商投資香餑餑

 談到中山的改革虎威,可以說這是一段解放思想的破冰之旅。

 45年前,中山板芙鎮里溪村發生了一件大事:面對人均一畝八分田卻連年完成不了國家糧食生產任務的窘境,里溪村支委決定推行「聯產到勞」,將「五邊地」分配給農戶耕作。

 50多公里之外的小欖鎮永寧村,則以另一種突圍方式書寫了中國鄉村經濟的改革傳奇:率先興辦村集體企業,機製磚廠、鎖廠、機電廠、建築隊、農機服務站、花果繁殖場、金魚場等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聞春雷而動,改革活力被頃刻激發:1978年至1992年間,永寧的工業總產值以每年遞增數千萬元的量級發展。1980年,永寧的工業總產值達到1047萬元(人民幣,下同),成為全國第一個「千萬富翁鄉」;1986年突破1億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億元村」;1993年突破10億元大關,跨入全國十大首富村的行列。

 1978年9月,中山開始受理港澳商人來料加工裝配登記業務。中山紙箱廠成為中山首家接受「三來一補」的企業。

 1979年,石岐輕工藝進出口支公司為澳門安遠公司來料加工手袋產品,這是中山首批來料加工裝配業務;這一年,中山民眾浪網新華手套廠建成投產,為香港南方貿易公司加工各種勞動手套,產品全部出口,是中山引進的首家外資辦廠的企業;這一年,石岐玻璃廠在全省率先研製成功風靡全國的外牆裝飾材料——玻璃馬賽克;這一年,中山縣石岐農機修配廠成功研製單缸型洗衣機,次年以作坊式生產了2000多台「潔白牌」洗衣機,廠名更名為中山洗衣機廠。3年後,該廠推出新型產品,這便是後來聞名全國的「威力」洗衣機。

 1980年12月28日,國內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中山溫泉賓館建成開業,這是中山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事件。

 「你們不信祖國的改革開放會成功,我信。誰擔心,就請你們來看,請你們來中山投資。」——開業當天,投資人霍英東對海內外客商如是說。

 很快,海內外客商都嗅到了「春天的氣息」。彼時,由中山縣與日本、中國香港商人合資公司投資2300多萬港元建成並合作經營的長江樂園,是國內最早建成的、具有現代化遊樂設施的大型娛樂場所。

 經過40多年的激情燃燒歲月,作為改革開放之初崛起的「廣東四小虎」之一,中山培育起了活力充沛的市場經濟、動能強勁。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山市登記註冊的各類市場主體突破46萬戶,涉及註冊資本(金)約8159.0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93%、14.28%,實有戶數和資金數額均創歷史新高。今年一季度,中山全市新登記註冊各類市場主體18822戶,平均每天新登記209戶,涉及註冊資本(金)348.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23%和110.86%,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21.35%和118.14%,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0.16%和47.69%,即使受疫情影響,中山市場主體仍然活躍,為這個城市的創新活力增添血液。

 激情的歲月,讓豐厚的創業土壤培育出發達的民營經濟。目前,中山民營經濟體佔比超96%,民間投資佔比近70%;擁有3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形成了一批頗具規模的現代產業集群,湧現了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家用電器、健康醫藥等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以及燈飾光源、紅木家具、遊藝設備、五金鎖具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

 殷殷熱血薦軒轅 紅色基因傳新風

 殷殷熱血薦軒轅。1945年1月,珠江縱隊在中山宣布成立,統一領導和指揮珠江三角洲的抗日遊擊戰爭。古氏宗祠見證了這支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後來,珠江縱隊逐步發展為一支擁有3000多人的抗日力量,成為南粵敵後抗戰的一支重要力量。

 紅色記憶不曾褪。在黨的領導下,中山市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如今又邁上共奔小康新征程。當前,中山正加快「不走回頭路」警世名言、中共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楊殷故居、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廣東「聯產到勞」改革先行地里溪村等示範點建設,打造四大「紅色IP」教育陣地。與此同時,中山還進一步挖掘東區賣蔗埔起義遺址、黃圃石軍村等一批革命傳統教育現場教學點,以點帶面建好全市紅色「基因庫」。截至目前,通過整合本土紅色資源,中山精心打造「紅色記憶」旅遊線路近20條,認定超120個革命遺址及其他遺址。

 今年盛夏,中山市南朗鎮楊殷故居外的空地上,木棉樹高聳矗立,一批又一批遊客前來參觀楊殷故居。楊殷烈士外孫女崔靜薇、外孫崔漢軍伉儷受邀回到故居,向青少年學生宣講楊殷烈士的革命史跡以及楊家家風故事。

 弘揚紅色革命精神,傳承紅色革命基因。今年以來,中山市充分發揮「兩中心一平台」和同心圓黨群服務中心輻射帶動作用,依託500餘家職工書屋、6000多個基層團支部以及全市各中小學、志願服務隊等平台和隊伍,引領全社會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凝聚偉大力量辦實事、開新局、促發展。

 石軍村是中山市的革命老區,歐初、羅若愚、馮六女、楊華源等農民革命抗日先鋒都曾在此參與革命。為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2006年,該村建設了「石軍村革命史跡展覽館」,這是中山市首個建設在農村的黨史教育基地。2018年,石軍村組建志願宣講團,村民和周邊學校師生、企業員工也陸續參與到隊伍中來,接力傳頌紅色故事。

 按照中山市「十四五」規劃,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人文地標城市、高品位文化引領型城市目標。通過高標準實施精神文明建設提質工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山將進一步推動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建設取得新突破;通過發揮翠亨新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作用,打造海峽兩岸中山論壇交流平台;通過推動香山名人先賢文化工程建設,深入梳理香山名人資源,建設香山文化名人館;通過挖掘孫文西路步行街、沙涌等歷史文化街區的時代價值,整合碉樓、騎樓等建築文化資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特色文化街區等。

 不僅要高質量打造人文地標城市,在文旅產業方面也要發力。根據規劃,中山將以岐江新城、翠亨新區為依託,力爭引進百億級文旅項目落地,打造文化產業增長極。具體舉措包括串聯「大5A」孫中山故里旅遊區、岐澳古道、鄭觀應故居等名人文化旅遊資源,建設偉人故里古驛道文旅帶,通過大力發展影視傳媒、動漫遊戲、創意設計等高附加值、高牽引力業態,打造文創產業高地。

 在今年3月初召開的中山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中山市委書記、全市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組長賴澤華提到,要深刻領會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奮力開啟中山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把革命傳統、紅色基因、改革精神傳承好,永遠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

 中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林銳熙表示,將緊扣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要求,用好本土紅色資源、宣傳輿論平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陣地。

 除了加快「不走回頭路」警世名言、中共早期工人運動領袖楊殷故居、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廣東「聯產到勞」改革先行地里溪村4個紅色教育陣地示範點建設,構建「4+N」格局外,中山市還積極打造「學黨史直通車」「流動學堂」「網絡直播+思政課堂」「紅心互聯匯」等一批特色宣講品牌,通過LED車載流動展板、文藝節目巡演、黨史故事巡迴展覽等形式,將宣講陣地建在休閒廣場、農家書屋、村文化活動室、歷史文化故居、田間地頭、融媒體中心和互聯網雲端上,實現黨史宣講由「一時一地」拓展為「隨時隨地」。

 七大平台解四困 兩個產業「新中山」

 今年3月5日,中山市召開「攻堅2021」工作動員大會。會議對全市今年重大產業平台「頭號工程」工作任務作出部署。這是自「3+4」重大產業平台提出後,中山明確了「頭號工程」任務書。

 「3+4」重點產業平台中的「3個核心」是指: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岐江新城;「4個支點」是指:北部產業園、西部產業園、中山科學城、南部新城。

 七大產業平台的版圖,根據「東創、西強、南育、北拓、中優」這條脈絡布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中山市瞄準未來5-10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在東部,做好環灣創新發展帶,對接廣深高端資源;在西部,優化提升優勢產業升級帶,打好專業鎮的下半場轉型升級仗;在北部,利用土地存量和後發優勢,引進優質大項目;在中部,發展大科學裝置,把科創短板補起來;在南部,做好與珠澳的銜接,再造南端的一個城市門戶。

 在這樣的布局下,一個承接深圳製造業產業梯度轉移、精準引進建設一批現代產業龍頭和先進製造項目的集聚區,呼之欲出。通過做大增量、盤活存量、改造升級,努力實現「新增一個產業中山、改出一個產業中山」——也就是再造兩個產業「新中山」。

 從今年開始,中山集中力量開展重大平台建設。根據規劃,將謀劃布局七個重大產業平台,總規劃研究面積超過700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的四成左右。

 七大平台規劃背後,是再造產業新中山的發展邏輯。這是對墨守成規、因循守舊思維的摒棄,也是對畏難卻步、瞻前顧後心態的突破。這是一個破解土地碎片、產業升級、交通瓶頸、隊伍建設等「四個之困」的系統性方案:加快推進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岐江新城三個核心平台開發建設,穩步推進四個萬畝級產業平台前期工作,努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重大平台的樣板。

 結束語:中山除了它的紅色基因、文化底蘊、經濟活力之外,其獨特的區位優勢也為其帶來無限想像的前景。居樞要而接江海,通津梁而望天下。地處大灣區幾何中心,中山擁有無可比擬的「融城」優勢。5年前,世紀工程「深中通道」在伶仃洋上啟幕。中山與珠三角主要城市間將實現一小時通達,市內實現30分鐘互通,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呼之欲出。可謂是「虹橋飛架,擁抱大灣區;扶搖直上,未來正可期」。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謝燁挺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