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眼睇世界】上周(7月11日),維珍銀河創始人布蘭森乘坐自家載人航天器進行亞軌道太空飛行;明天(7月20日),藍色起源公司老闆貝佐斯亦將飛上太空。太空旅行話題再度引發熱議,其背後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也顯而易見。不過,現時玩一轉太空的成本仍過於昂貴,還只是超級富豪的豪華消遣,要想實現商業化大眾化並不容易;惟相信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太空旅遊成為普通民眾的娛樂項目或許並不太遙遠。
香港商報記者 戚瀚丹
太空旅行商業前景廣闊
由於火箭和衛星技術的快速進步,亞軌道旅遊這種新興「行當」過去10多年來得以迅速發展,企業家和金融家正快速湧入這個曾經只屬於政府的領域。投資者去年已累計向太空企業投入了280 億美元,希望能早日推動太空經濟發展到一個全新階段。
中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亞軌道太空旅行主要有兩大賣點: 「一是飛船進入亞軌道後,乘客能體驗地面難以模擬的失重感覺;二是可以欣賞美麗的地球全景,從高空俯瞰地球長達數千公里的弧線表面。」
正因如此,銀行分析師們在太空旅遊這個行業看到了巨大的「錢力」。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40年,整個太空經濟將創造1萬億美元收入,目前為3500 億美元。瑞銀亦認為,到2030年左右,這一數字將達到8000億美元。
投行考恩集團調查發現,在淨資產超過500 萬美元的人中,近五分之二的人願意為太空旅遊支付25 萬美元機票,這亦是維珍銀河目前設定的價格。根據Capgemini 諮詢公司資料,鑒於地球上大約有200 萬這樣的人,這聽起來就是個相當龐大的市場。
本月初,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約拿斯曾表示: 「將世界首富和商業界最知名人物之一送入太空,是將太空旅行作為探索、工業化和投資的一個巨大廣告。」隨新興技術得到驗證以及成本下降,太空旅行未來有望成為主流行業。
普及太空遊不算太難
近年來,馬斯克的SpaceX、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布蘭森的維珍銀河、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的平流層發射、空間站開發商原理空間紛紛登台。由民間主導的商業太空產業競爭全面引燃,開啟了商業太空旅行新時代,太空旅行與民眾的距離越來越近。維珍銀河CEO科爾格拉澤稱,該公司將從明年開始提供商業太空飛行,其潛在目標是每天在世界各地完成多次飛行。他稱,公司計劃在夏季或秋季恢復銷售機票。
對於太空旅行,民眾最關心的是:多少錢、安全性及對自身身體質素的要求。
首先是飛一次太空的成本。雖然亞軌道太空旅遊降低了太空旅遊門檻,但現在亞軌道飛行市場價,維珍銀河價格一般在20 萬至25 萬美元左右,但其預期明年開啟全面商業太空旅行服務後,最終有望將票價降到4萬美元或以下。
另一方面,軌道農業發展進程亦為太空旅行增添了可行性。據合眾國際社報道,5 月上旬,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人吃了一頓大餐,食材來自於他們在軌道上種的新鮮蘿蔔。蘿蔔種植實驗的成功對於太空旅行來說是一個好兆頭,大大增加了人們長期停
留在軌道上的可能性。
此外,亞軌道太空旅行不像軌道太空旅行那樣需要較長的前期準備和體能訓練,從起飛到降落大約只需短短幾小時,因此太空遊客僅須經過幾天訓練就能滿足條件。藍色起源表示,乘客將在發射前一天接受培訓,包括任務和飛行器概述、安全簡報、任務模擬和飛行中的活動指導等。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亦指,與需要進行相關操作和試驗的專業太空人不同,亞軌道遊客只需要「玩」即可,對身體要求遠不如太空人嚴苛, 「通常,遊客身體沒有嚴重基礎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等)即可」。
保險業或迎來新業務
還有,超級富豪太空遊對保險公司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目前,潛在的太空事故尚不在保險公司業務範圍之內。保險信息研究所發言人巴里稱: 「太空旅遊涉及很多高風險因素,目前還不是人壽保險公司特別關注的領域,畢竟還沒有太多人進入太空。」
保險經紀商和保險公司預計,衛星、火箭和無人太空飛行保險市場規模近5 億美元,但還沒有法律要求藍色起源等運營商為乘客提供傷亡保險,或要求太空遊客投保人壽保險。全球最大保險經紀商「達信保險經紀公司」負責航空和太空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史蒂文斯說: 「我們還沒有發現有人為太空遊客投保的情況。」其實, 「無保險」進入太空中也不是什麼新鮮事。NASA 和美國政府基本上就不購買責任保險,政府發射基本上由納稅人提供保險。
保險公司Global Aerospace的太空政策承保經理韋頓表示,商業太空遊客只接受幾天亞軌道飛行培訓就搭乘飛船,意味保險公司需要重新考慮這種不同以往對待專業太空人的風險狀況。保險公司預計,商業太空旅行公司會向乘客提供豁免合同,聲明如果乘客在飛行中死亡,他們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保險經紀公司Gallagher的美國太空業務高級副總裁拉什表示,人壽保險市場目前為私人太空人提供200萬美元至500萬美元的個人保險業務。
中國順應熱潮尋蹤銀河
如今,國外太空旅行熱也激勵了中國太空旅遊產業的發展。中國具有較為完整的航天系統產業鏈,具有國際競爭力,但相較於美國在商業航天市場的成熟度上尚存在不小差距。從內地市場來看,在國家相關政策放開、資本與技術共同驅動下,中國商業航天迎來強勁發展勢頭,有關商業航天的融資與產業布局的利好消息不斷湧現,商業航天行業將呈現大幅增長態勢。2015至2020年商業航天行業市場規模由3764 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10202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2.09%。
2018年,中國長征火箭公司正式組建成立,並隨後提出相關太空旅遊規劃。該公司計劃共分三步,第一步是在2024年之前,執行中國首次平民太空旅遊項目,實現短途亞軌道飛行;最終目標是2035年之前,打造單次能容納10至20人的長途旅遊團。資料顯示,到2040年,包括太空旅遊、太空資源利用及通訊衛星等等的整個太空經濟市場,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市值,約合人民幣6.4萬億元。
總而言之,經過布蘭森本人親自「試飛」過後,太空旅行市場說服力已經凸顯。隨太空船批量化生產,人們進入太空的價格會越來越低,太空旅行時代或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