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議政】營商環境如何 資金最有發言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葉建明
美國政府日前向在香港經營的美國企業發出「商業警告」,重點針對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不過,耐人尋味的是,香港美國商會隨即發表聲明表示,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仍然是東西方貿易和資金流動的重要且活躍的推動者。商會認為,香港擁有亞洲最發達的基礎設施之一、國際公認的商法體系以及比許多其他亞洲地區更為開放和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並且香港的金融市場在全球位列前五。
美國政府被打臉
更有意思的是,商會表示剛剛在香港中環購置新辦公地點。請注意,是購置而不是「租用」,其對香港營商環境的長遠信心可見一斑。這一切,無疑令美國政府的警告顯得尷尬,有些打臉。
對美國政府而言,香港始終是其試圖利用的地緣政治棋子,可用可棄。因此,他們始終戴一副黑白顛倒的眼鏡看香港:2019年香港爆發前所未有的黑暴,美國政府不僅沒有發出「商業警告」,相反,一批政客卻欣喜若狂,不僅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還介入香港事務通過所謂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以支持香港的暴徒和激進分子。但當2020年6月30日香港國安法頒布並實施,暴亂平息,香港社會秩序恢復後,美國反而不適應了,警告美國企業在香港營商有「風險」。
不過,資本總是逐利的。外資往往被稱為「聰明錢」,因為外資對於市場有高度的敏銳,對風險的把控極其到位。他們不僅對於金融市場相當熟悉,游刃有餘,而且對於貿易等其他商業投資也有非常強的判斷能力。甚至對於目標對象(及區域)是「生金蛋」的鵝,長期利用,還是「打一槍就走」的一次性收割,他們有異乎尋常的判斷。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外資源源不斷湧入中國的根本原因。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2018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達到1349.7億美元(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位居世界第二位,約為1992年的12倍,1983年的150倍。而該機構近日發布的報告更顯示,2020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增長4%,達到1630億美元,居全球之首。而當年全球FDI卻是大幅下降42%。
這種增勢還在發展。美國某雜誌社近日刊文稱,「西方公司繼續向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注入資源」。著名的《華爾街日報》更是承認,此前有分析認為,外國企業試圖減少在供應鏈環節對中國的嚴重依賴,但外商在華投資的韌性與該預期恰恰相反。
這帶來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中國一直在意識形態上被西方妖魔化,稱中國是「獨裁」、沒有「人權」,某些學者一直在「警告」中國即將「崩潰」。而且中國早在2015年頒布實施國家安全法。但外資為什麼依然趨之若鶩?答案很簡單,外資看到巨大的機會,獲得大量的商業利益。
那麼,既然如此,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為什麼就構成「風險」了呢?我們還能找到香港美國商會在2019年10月的一個表態。該商會表示,香港持續數月的暴力示威活動已經讓不少在港美國企業受到影響,而美國國會「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可能損害香港獨特地位,對美國在港商業利益造成「意想不到的負面後果」。香港美國商會當時還就持續「示威活動」對企業業務影響進行調查,61%的受訪企業認為其業務受到中度或重度影響。當時的香港美國商會會長強調,對香港至關重要的是停止暴力,以免香港的長遠聲譽受到永久損害。
香港投資充滿商機
摘掉意識形態的眼鏡,香港國安法對香港營商環境的正面影響才能看得清楚。穩定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基礎。國安法為香港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創造了更大發展空間不是虛言。
與12個月前比較,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的一年內,香港新股集資額逾5000億港元,多出約50%。今年首季,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上市的公司數量在全球排名第四,交易量排全球第二。而在香港、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中,有大量明星企業的上市保薦人是美國摩根士丹利這樣的外資公司。另外,雖然過去一年涉港「制裁」動作不斷,但香港整體出口勁升14%,反而大大高於美國發動「制裁」前五年的平均升幅1.8%。香港營商,是「風險」還是「商機」不言而喻。
正常營商,香港機會無限,香港也無任歡迎;但若想通過香港「搞事」,「迎接他的只有獵槍」。這是香港國安法雙向作用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