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悲情英雄】百年企業由昔日藍籌到退市 馮氏利豐能否走重整旗鼓?
2021-07-29 02:24    香港商报
 

 香港回歸以來,本地有一群老牌企業曾經努力轉型卻未獲市場全面認同,從輝煌之巔慢慢向下走,甚至私有化退市。本報從今天起刊發「悲情英雄」系列報道,盤點這麼一群帶有「悲情」色彩的英雄,他們曾經戰績赫赫,但時移世易,他們征戰商場卻顯得力不從心,當真是時勢造英雄、造化亦弄人……

 本欄第一篇的主人公是利豐集團榮譽主席馮國經。熟悉香港的朋友應該對本地幾大老牌家族都有所耳聞。然而,對馮氏家族抑或馮國經這個人,不是老香港人可能還真不知道。其實,馮氏家族是一個發超過百年歷史的家族,且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這個家族於1906年創立利豐集團,公司距今已有115年歷史,為本地老牌名門望族。

 利豐2020年結束28年上市

 盛極或是轉衰之開始,在利豐迎來百年歷史的重要節點,全球電商強勢崛起,大幅改變了跨國品牌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模式,也嚴重威脅中間商的地位,「採購王者」利豐地位沒落,業務表現節節向下,2017年盈轉虧,蝕3.7億美元,並於同年被剔出藍籌之列。之後,利豐提出重整架構,逐步轉型至數碼化,並將採購網絡逐步撤出中國內地,減低貿易戰的影響。就在2019年重獲盈利之際,利豐提出以每股1.25元,較當日收市價溢價1.5倍私有化,至2020年獲股東表決通過,於同年5月27日下午4時後,結束28年上市地位。

 馮氏兩兄弟是利豐的「守業者」,壓力未及父輩們大,對於市場轉變,利豐的轉型未有及時把控,導致利豐定位模糊,但又極其無奈,誰也不會預測到這幾十年的市場趨勢是這樣的。如今利豐私有化,發展為私人企業,對馮氏來講也是新的發展歷程。利豐還是有其人脈、地位和影響力在,只是不同於以往罷了。

 若分散資產結局或許不一樣

 打敗利豐的是時代的變遷,利豐雖然也在變,但世界變更快。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歎息道,利豐這個「中介」潮流是沒法抵擋現代化發展的,若利豐早點能分散商業資產,去房地產行業,那麼或許是不一樣的結局了。莊太量又說,馮國經是天生的學者,年紀輕輕能拿哈佛的博士實屬不易,回歸家族後,掌控管理權後進行的一番改革也做大了利豐的生意,但「沒有一個生意是可以做一輩子的」。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楊玉川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稱,馮氏家族的百年努力,在進出口領域做得相對出色,不斷求新求變,曾經達到過在舊經營模式下的頂點。但是,在中國崛起、新技術湧現的衝擊下,馮氏企業受制於香港企業普遍存在的滿足於中間人角色的缺陷,未能及時向上遊生產或下游終端客戶方向延伸,導致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不夠強,一旦供應鏈的模式轉變,利豐的衰落就難以避免。

 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對本報記者表示,從市場角度來說,利豐在1990年代至2000年初,還是風靡一時的,也是投資者及資本市場所偏好的一隻股份,因為當時利豐進行了很多的併購,稱得上「勇猛」。但隨著國家的富強,市場的發展,近來的20至30年利豐這種傳統的「買辦」角色被全球電商崛起給淘汰了,且之前引進的品牌也非不可替代,被趕超也是有其時代必然性。

 馮氏兄弟曾領利豐如日中天

 讓我們回顧一下利豐的歷史。1945年出生的馮國經是家族的第三代傳人,爺爺馮柏燎與合夥人李道明於1906年在廣州創辦了利豐,也是當時中國第一家華資的對外貿易出口商。貨品範圍甚廣,包括瓷器、竹器、藤器、煙花、玉石、象牙等。抗日戰爭爆發後,時局動蕩,馮柏燎派三子馮漢柱(馮國經父親)南下香港設立分公司。而你能想到,現在再普通不過的「原子筆」(圓珠筆),就是首先由利豐從美國引進香港,並且創造了香港市場的叫法。

 二戰結束後利豐伴隨香港一同崛起,從出口商轉型為入口商及轉口商。上世紀50年代,香港製造業崛起,利豐的傳統業務被迫轉型。此時公司開始涉足製造業,成為當時香港其中一家大型成衣出口商,生意範圍越來越廣,一度成為以香港最大出口商之一。

 轉眼至1970年代,馮氏第三代正式登場。馮國經與弟弟馮國綸開啟了長達數年的並肩作戰,兩人都學有所成。馮國綸是哈佛大學MBA,回歸家族企業,他直言並不願意。馮國經更是年輕氣盛,25歲就拿到哈佛博士,並很快取得全職副教授教職,在全球菁英薈萃的學術巨塔是天才的紀錄。然而父母的催促,令兩兄弟不得不回頭。這條回家路,馮國經掙扎了4年,最終還是妥協。

 利豐IPO超購113倍

 利豐或馮國經之所以成功,前提還是父輩們留下的堅實基業,而馮國經接手時其實也明白「洋行」已近夕陽,進入管理層後將利豐進行了不少改革。

 馮氏兄弟先後回歸家族,加入利豐翌年就帶領公司走到上市,利豐在招股時超額認購113倍,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首次公開招股,此項紀錄也保持14年之久。雖然父輩已打下半壁江山,但想繼續發揚光大並非容易,而馮氏兄弟的第一步就是內部整頓,從公司基礎工程的建置、優秀人才的引入,到展開最受爭議的私有化。公司之後也集中發展出口貿易及零售兩項業務。1992年利豐出口貿易業務以「利豐有限公司」名稱再度在港交所上市,並躋身藍籌股行列。

 之後利豐的發展如日中天,1980年代,利豐旗下的利豐零售在港成立第一家OK便利店,並與美國玩具「反」斗城合資開辦全港第一家玩具「反」斗城門店。之後旗下的零售版圖全面開花,OK門店更是擴展至全港250家,專營高端男士服裝的利邦控股又分拆了從事銷售服裝的新品牌利標,利亞零售(831)、利邦(891)、利標(787)也都分別在港交所上市。2011年,並不擁有一家工廠和一個工人的利豐集團,在全球逾4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逾15000家供應商,形成自己的供應商網絡。2010年前後應是利豐最巔峰之時,公司一度市值超過2000億元。

 寫至此,也算梳理完整個利豐集團的發迹史,回歸本期主人公馮國經,現今70多歲的他額前白髮顯然明顯增多,雖然這位利豐掌權人已退居幕後,但還是能經常在公開場合見到他。比如在各種論壇上發表演講,談論的也大多是香港的角色定位、發展等宏觀類問題。他也出版過書籍《在平的世界中競爭》,探討許多利豐的成功之道,及對全球貿易行業的思考。

 馮國經確實不簡單,早年還曾被視為是特首的熱門候選人。首先,如前文說他年紀輕輕就能拿到哈佛博士;其次執掌利豐多年,公司發展有目共睹,被公認手腕了得並有能力。再來,他獲得政界賞識,身兼多項公職,包括香港貿發局主席、香港機場管理局主席及國際商會主席等。私交上,他與特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相熟,也獲得過董的高度讚揚。當然,後來馮國經也否認坊間揣測,稱無意參選。雖然最後的利豐因大環境影響而不復當年之勇,但仍不可磨滅那些風光歲月,馮國經亦如是。(記者 邱媛媛)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劍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