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建評】消費券提振經濟助城市智能化
2021-08-04 00:07    香港商报
 

  消費券提振經濟助城市智能化

 立法會議員 周浩鼎

 政府的5000元電子消費券計劃,8月1日已向約550萬名合資格市民發放第一期2000元電子消費券。適值近期疫情穩定及中國香港奧運代表隊報捷,整體社會氣氛也有助推動消費意欲,不少市民都急不及待領取並馬上外出購物消費,多區商場店舖人頭湧湧,社會消費氣氛濃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預期本港全年經濟增長或可因而超越原先預計的5.5%。

 今年是政府一改過去以現金派錢模式,首次透過電子消費券派錢,目的是針對性地催谷本地消費來帶動經濟,此預期效果以目前情況看,似乎已可達到。不過,縱然政府於事前已做足準備,大力催谷和廣泛宣傳,卻依然出現了若干當局必須跟進的地方,包括有不良商號濫收手續費以及乘機提價;網上有進行消費券「套現」貼文;領取消費券首日,多個營辦商在早段時間出現網絡大塞車情況等等。現時消費券尚有第二、三期還未發放,因此,本人認為,有關方面有必要於現階段從速修正,例如針對違規商戶,須嚴加懲處,以儆效尤,盡快與支付平台機構堵塞漏洞。

 電子消費券目的是激活市道

 電子消費券措施即時帶動了零售和飲食業的人流與銷售,當中零售業無論家品、傢俬、電器、服裝、百貨、珠寶都受惠。不過,這項「破天荒」的措施,給予零售飲食業抓緊機會大做生意之餘,更大幅提高利潤;大家若有留意,7月中至7月底期間,坊間的減價活動已逐漸減少。從商家角度看,政府的消費券是有時限的,市民期內必須要花費,因此這300多億元已是本地零售餐飲業的「囊中物」,差別就在於哪家商號或者商場能在這塊肥肉中搶佔最多。因此,消費券雖然能為市民獲得資助購買「心頭好」,或者幫補家庭開支,但當中最大受惠的仍然是拿算盤做生意的商家。

 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券計劃,目的是激活市道,讓市民及商戶受益,並推動電子支付平台應用的普及化。政府表示,過去數月,四家電子支付平台合共已新增了超過120萬個消費者的帳戶,並增加了逾28000個接受電子支付的商戶,同時,幾家營運商的互相競爭,令小商戶須繳付的交易費用亦得以下調。我們確實可以肯定是次電子消費券措施的推行,無疑是有利本港電子支付平台的深化發展。

 特區政府早年已表示矢志建立香港成為智慧城市,並建立了相關發展藍圖,可惜推展步伐差強人意。今次政府大可憑藉市民使用電子消費券經驗作為電子支付普及化的起步點,例如推廣透過電子支付平台發放福利津貼,將學生車船優惠、基層市民的食物津貼等,透過電子錢包發放,相信將可省卻不少行政時間與程序,也可協助進一步推動城市生活智能化。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