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袁國勇領港大研發新冠疫苗 籲全民接種築成防疫保護網
2021-08-09 01:41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特約記者呂少群、記者莊海源報道: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迄今導致超過2 億人感染,逾400萬人身故。連月來的變種病毒更令各地疫情再度告急,香港也是一片徬徨。在這抗疫關頭,香港大學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袁國勇教授,明確提出全港疫苗接種率必須提高到99%,才能放寬社交距離。人們期待,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傳染病學家的呼籲,能加快「全城起動快打疫苗」社會行動,超越當局爭取的七成目標,港人「應打盡打」,盡快築成防疫抗疫的全民保護網。

 2003年率先確認沙士病源

 袁國勇是外科醫生、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全球爆發一役中,率先確認SARS

 是由冠狀病毒,而不是其他衣原體或其他病因形成,同時指出病毒可源自果子狸等野生動物。港大揚威國際,袁教授也被譽為亞洲「抗SARS 英雄」之一。

 2005年,國家科技部批准港大成立「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下稱該實驗室),這是在內地以外,也是在香港設立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袁國勇成為該實驗室主任,2007 年獲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港大微生物學系亞洲第一

 袁國勇迄今發表1000多篇論文,論文引用次數超過15000次,影響因子為100,統計顯示他在冠狀病毒研究方面發表論文最多。他帶領港大微生物學系的150人團隊,針對各種臨床的疑難雜症尋找治療方法,然後把臨床樣本帶到實驗室鑑定新型的致病病原體,研究成果都發表在世界頂級學刊,備受矚目。《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在2021 年全球大學最佳學科排名榜,將港大微生物學系列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三十名。

 「與人類相關的新發傳染病,75%的病毒來自動物。」袁國勇是特區政府抗疫專家顧問,也是國家衛

 健委傳染病高級別專家小組成員。他對病毒、病源的追尋鍥而不捨,20年來,帶領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發現了超過100 種新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又發現藥物AM580 可作為廣譜抗病毒藥物,並能對付多種病毒,包括MERS、SARS 病毒、H1N1、H7N9、寨卡病毒、EV71 腸病毒等。

 關注動物沙士感染人類

 2005 年,袁國勇認定中華菊頭蝠存在大量類沙士冠狀病毒,同時華南地區食野味的習俗是一枚定時炸彈,指出來自動物的沙士和其他新型病毒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針對禽流感,袁國勇自1997 年起一直疾呼採取中央屠宰,大眾避免接觸活家禽。綜合歷次追蹤新發傳染病源頭,他指出最先報告的地點都是街市,包括發現新冠病毒的野味市場,冷凍食品鏈可能也是病毒躲藏之處。

 噴鼻式疫苗完成首期臨床測試

 一如抗擊沙士,該實驗室在抗擊新冠疫情上也擔當重要角色,這次就發揮港大深圳醫院的協同效應,找到病人和治療對策,發現病毒是通過誘導肺部細胞凋亡以引起疾病,由此解開新冠入侵途徑、並揭示會人傳人,也發現麻風藥物可用於醫治新冠肺炎。

 袁國勇和微生物學系教授陳鴻霖、科學主任王培還利用倉鼠實驗,在早期的新冠病毒中,發現一個丟失了鹼性氨基酸序列、無致病性的突變株,為追蹤以後病毒的適應性突變,以及進一步開發高產量滅活疫苗生產株和減毒疫苗,帶來重大突破。該實驗室與廈門大學、北京萬泰生物藥業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噴鼻式疫苗,已經完成第一期臨床測試,證實安全,他相信噴鼻式疫苗有望成為「第二波疫苗」。

 不過,受疫情影響,基因樣本不能通關,噴鼻式疫苗研發進度被拖慢,去年以來港大與內地合作夥伴的協作只能透過視像會議進行,遠不及面對面商討來得深入。而由於香港沒有廠房生產疫苗,要等內地廠房製造第二批疫苗,再經內地當局批准,才可運到香港展開第二期臨床測試,然後物色投資者參與,繼而進行第三輪臨床測試。

 看來,如果不能盡快實現全民接種,促成兩地通關,不止疫苗臨床測試受阻,民生、經濟和兩地交流

 都將繼續陷於停滯,如何恢復正常生活?

 ( 「港創科創科港」由本報和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合作推出)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謝燁挺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