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科技部批准設國家重點實驗室 理大超精密加工技術成製造利器
2021-08-23 01:10    香港商报
 

 科技部批准設國家重點實驗室

 理大超精密加工技術成製造利器

 【香港商報訊】特約記者呂少群、記者莊海源報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器,除了是工具,還應包括製造工具的設備和模具,只是這些「利器」的作用常常不為人知。獲國家科技部批准在香港理工大學設立的「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正是研究這些「利器」的科研機構之一。該實驗室除了在理大的本部外,在香港科學園和深圳都設有分室,在張志輝和杜雪教授帶領下,近年開始與德國和歐盟展開合作項目,還計劃在大灣區設立研發基地。

 在多學科跨領域廣泛應用

 超精密加工技術是一個多學科跨領域的系統工程,在光電子學和機電一體化、光學、通訊、生物醫學工程等有廣泛應用,例如注塑模具、汽車顯示屏、擴增實境式(AR)、虛擬實境式(VR)顯示器的鏡片等。近日,該實驗室、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和視覺科技有限公司(Vi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共同研發了納米結構光學離焦近視防控鏡片(NDIS)。超精密加工技術對該項目的成功,起不可或缺的作用。

 該實驗室擁有拋光磨頭、導光板、兼容多類型光盤的透鏡等20 多項專利,還首創超精密多射流拋光技術,研發連注連軋的軋輥機,研製液晶面板輥筒型模具和超精密加工機床等。多年來,實驗室團隊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創新技術獎等評比中屢獲殊榮,在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連續3年獲大獎。張志輝和杜雪雙雙獲得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為中外企業提供技術支援

 自2009 年以來,實驗室團隊為逾百間模具、光學和電子業的中外企業提供技術支援和顧問服務,協助完成多個項目,開發各種非球面及自由曲面光學透鏡,令相關成像及照明光電子產品的質量升級,如擴增/虛擬實境式顯示系統、汽車平視顯視系統、視光學的漸進式鏡片、3D 成像系統、紅外線探測系統、醫療照明產品、室內外照明、led 路燈、汽車照明及太陽能系統等等。

 精益求精,互補優勢。多年來,該實驗室積極開展一系統對外合作項目,例如與歐盟合作研究「非球面和自由曲面測量的參考算法」、研發「多功能結構表面的高精度加工鏈」,與德國公司合作開發下一代超聲波輔助加工技術。又分別與廣東工業大學和深圳大學開展「微納米數控裝備及加工技術研發」、「研發用於超精密滾筒軋製先進光學產品之製造設備及工藝技術」。開展中的合作項目達15項。

 冀成為研創人才培養基地

 幾年來,該實驗室培養了30 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多名畢業生成為高校教授,包括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圳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有的在香港科學園創業開設初創科公司,也有的成了企業工程師或實驗室研究骨幹。目前在讀研究生超過20 人。該實驗室的定位是成為世界一流的超精密加工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用張志輝的話就是不以產品高質量為追求,但以優質產品高產為目標。張志輝透露,除了在深圳設有分室,還在深圳和廣州有項目,正計劃擴大規模。

 宜善用河套區發展產業鏈

 談到香港要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實驗室主任張志輝表示香港有條件也有人才,目前最欠缺的是產業鏈。沒有產業鏈則難有長足和長遠發展。他認為,深港河套區可以有大作為, 「在大灣區不要只是單打獨鬥,香港要善用資訊流通優勢,做好設計、分析和決策角色,同時協調好生產商、供應鏈,尤其要找到關鍵技術的合作夥伴。」

 特區政府幾年來投放逾千億資源發展創科,張志輝承認數量不少,但補充內地投入也很多,動輒上億元的項目為數不少, 「香港有人才,內地發展快,雙方應更多努力多協作,互補優勢,香港尤其應該推動更多國際性參與和合作,加速產品優質化,也帶動本身的再工業化。」

 ( 「港創科創科港」由本報和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合作推出)

 【圖說】

 張志輝教授(左)介紹實驗室部分精心傑作。

 實驗室人員操作精密設備以研製不同規格的產品。

 精心拋光的鏡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致力追求更理想效果。

 實驗室鑽研不同曲面的加工效果,為產品增值。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