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香港脈搏】「十四五」開闢香港新發展之路
2021-08-25 00:06    香港商报
 

  「十四五」開闢香港新發展之路

 路敏盈 

 由國務院港澳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多部門組成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從23日起在港舉行為期三天的系列宣講活動。專程來港宣講,充分體現了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尤其是「十四五」規劃中設立專題章節,從多個領域論述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公布之後,在香港社會引發了熱烈的關注和反響。

 通過宣講團的介紹,不少市民提到兩點最深刻的感受:首先,國安法的實施以及一系列撥亂反正舉措,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和香港的穩定和發展。誠如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指出的:「這一年多香港的撥亂反正、正本清源,說到底是為了維護和發展香港市民的根本福祉,是為了實現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是為了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因此,香港將隨國家「十四五」的實施開始走上一條全新的發展之路,迎來更輝煌錦繡的歷史前程。

 其次,港人可以清晰地看到,隨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十四五」新的發展格局要求下,配合「雙循環」戰略的實施,國家力擴大內需、提升消費能力,拓展投資空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中央十分重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但是,如何進一步推動內地和香港之間資金融通?香港要怎麼樣才能進一步推動與內地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筆者注意到,「十四五」規劃中,中央首次提出了「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新目標。香港素有「購物天堂」「美食天堂」之美譽,商業消費原本就是香港的本色。因此,構建國際消費中心,香港有很多先天優勢。軟件方面,香港向來稅基窄、稅種少、稅法簡單,是最自由的貿易通商港口,而且在全球,都有十分廣大的人脈商脈,並有世界最先進的商業銀行服務及相關配套的法律法制;硬件方面,人文環境、旅遊景點、酒店、娛樂、健身、會展等基礎設施齊全。而大灣區以0.6%的國土面積吸納了全國5%人口,創造全國12%的GDP,是個深具無窮潛力的宏大消費市場。

 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港人應清醒認識到,香港未來的經濟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過分倚重歐美外資,而是須將發展重心更多地轉向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融合發展上來。因此,香港應該十分珍視「十四五」規劃中「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一機遇,以己之長,服務國家之需,積極融入灣區,共同攜手打造「國際消費灣區」。做好這一工作,不僅能通過香港將更多的內地商品銷出去,而且也可藉國際人脈商脈,向內地引入更多的外國優質高檔消費品。此一過程,香港一方面可以在建立貿易投資新體制上為內地提供最佳示範,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促進內地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另一方面可抓住內地加大開放帶來更多商機,帶動香港的離岸貿易、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及離岸服務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香港的另一所長就是金融服務。

 近兩年,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相配合,內地相繼推出了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和基金互認等機制,並且制定了五十多條金融業改革開放新措施,推動制度銜接和政策融通,推動香港金融市場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不斷融合,為香港金融和專業服務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香港應跟隨國家的步伐,抓住內地新一輪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新機遇,發揮自身市場經驗和相關的制度設計特長,引導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內地經濟大循環。

 隨「十四五」規劃的實施和縱深發展,香港應積極提升金融業的競爭力,力保融資、離岸人民幣業務及資產和風險管理的國際樞紐地位外,還須致力推動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的發展。綠色金融對銀行業是一個新的巨大商機。去年,香港金管局和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共同發起成立了「綠色商業銀行聯盟」,未來香港可通過發行基準「綠色債券」,舉辦有關綠色金融及投資的全球會議、綠色金融項目和證券設立「綠色金融標籤計劃」,以及大力培育綠色金融人才等途徑,將大灣區打造成亞洲重要的綠色金融中心。

 「十四五」規劃之下的香港,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誠如習近平主席所言:當前中國正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只要港人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的明天必定會更好。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